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谈谈食品监管

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管是不可分开的,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国家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视食品安全,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修正,提高并保证食品安全。整体食药方面从上到下的整体方向和政策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而出发。 为什么仍然经常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呢?比如假肥牛事件;日本核辐射食品网络上各种销售;天猫商城销售的标称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心果,霉菌检出值为70 CFU/g,比国家标准规定(不超过25 CFU/g)高出1.8倍;狭小的屋子内杂乱不堪,案板苍蝇乱飞,灶台上的炒锅沾满油污,粉丝被盛放在筐内随意摆在地上。。这是某市一个外卖店;等等等等的问题。 问题出在哪呢基层人员太少。工作量太大,都要去做,都要会做,一会儿去排查国家抽检不合格药品工作,一会儿去排查其他抽检不合格工作,一会儿调查投诉举报了,一会儿一会儿又一会儿,最终所有工作压在一起,如何干?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没有时间去保障,全国各地都一样,一块儿区域一个人负责或者两个人一起负责,曾经咨询过一个监督所,7个人负责5000多家监管单位,还有5个人负责2000家监管单位,平均一个人多少家,24小时不停的干也干不完。一人监管50-100家单位估计能监管到位,才能真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个人建议,大家讨论;法律法规的条款不适合基层监管,对基层的监管起不到真正监管的作用。现在的执法推崇的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人情执法(人情执法体现在上海的做饼的老头详细情况自己查),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说通俗点应该制定一些向交警执法的现场罚单,数额不超过2000,食药方面应该做一个信用平台,就像审车是一样的,就像中国式过马路,必须有强制的东西来限制它,既体现了法律的神圣,又使违法的单位得到了警告。对违法行为恶劣的应该终身限制(出行,就餐,各个方面)。 成立“食药公安”,成立“公安食药所”,对不配合执法人的,对违法行为比较严重的,等等可以拘留传唤等措施。中国人不用什么强制的东西去限制,就是不自觉。 疫苗事件发生的根本就是监管人员进不去,进不去如何发现问题;类似的太多了。现在各省市陆陆续续改革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对象又多了,工作职责又多了,人员还是那么多。食品安全任重道远(随意写写 个人建议 )
4人参与回答
,食品检测工程师 2019-11-23回答
违法成本太低。
,食品添加剂销售主管 2019-11-23回答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业务员 2019-11-23回答
食品加工跟马路口差别还是挺大的。
,保健食品OEM加工经理 2019-11-23回答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食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各个食品工厂硬件条件参差不齐,政府监管的发证应严格控制申证工厂的条件、条件简陋的工厂不应再发证。 二、限制过度竟争。有些食品类别已经饱和,应限制进入的门槛,避免浪费资源、造成恶性竟争、做劣做假。 三、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食品行业的管理层从业者要考很多资格证却没有改变太多现状、要担很重的责任。频繁的人员流失使企业建立的质量根基经常从零再来。再者,应对申证企业的经营者或股东查清有无违反食品安全规则的过失记录。 四、食品的监管如果可以借用交通的“天眼”模式,监管部门在各食品企业安装质量电子眼监管网络,实时掌握情况,到时估计该有多少人害怕了吧。。。。。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