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

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持续推进,从政策层面到实践层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个层面而言,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脱节,突出表现在教师课堂上教创业、学生纸上写创业(计划书)、大家嘴上练创业(大赛),而实际上难创业。如何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联系,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行为是欧盟的教育和终身学习政策的重要目标(欧洲委员会,1999),这也集中反映在其成员国的政策实施上,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德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基础。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并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的清晰界定或共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有着大量的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或者说,德国职业教育在制度生成上,就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现大致归纳如下:一、紧密联系工商界史蒂芬·沃尔夫博士(Dr.philStefan Wolf,2016)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必然性,认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工商界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促成了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具体如下:(1)德国职业教育受到私营企业的利益驱动。(2)公立学校是公司的合作伙伴。(3)公司内部培训的课程是由公共机构主持的工会和商业协会共同开发的。(4)部分学校课程的开发虽然也是与公共机构以及工商界合作,但却处于联邦政府教育管理的责任范围内。(5)公共机构以及工商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责任,政府根据不同的管辖权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不同部分进行管辖。因为上述原因,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能植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并从文化层面得到包容。这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1)在职业预备课程中,强调将青年学生纳入学徒制度的可雇用性以及对创业教育的概念进行实践性操作。(2)在提升教育水平的继续教育体系中,纳入创业成分。例如,事关入行的“工匠大师”考试中(master craftsman examination),如何创办和拥有企业就是预期研究的一项重要选题。(3)在公立学校,涉及创业教育概念的活动活动课程被纳入“经济”、“社会”和“政治”课程的大纲中,或者被纳入普通中学(general schools)“劳动”课程的大纲中。二、把就业与创业嵌入课程体系在职业教育中,课程对创业的关注并不新鲜。传统上,这主要集中在管理知识和技能上。需要强调的是,就业与创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兼容性是德国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使然。德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出专业性的能力”,这一能力包括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四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图1.学生专业能力关系图示 能力体系要素如表1所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1.良好的专业知识2.良好的资料把握能力3.推理能力4.灵活的思维能力5.关系识别能力6.经济思维能力7.生态思考能力方法能力1.独立工作的能力2.信息收集能力3.批判性思维4.解决问题能力5.将知识运用于新问题的能力6.组织能力社会能力1.团队合作能力2.冲突管理能力3.动机4.沟通能力个人能力1.勤奋2.以专注与专业的态度工作的能力3.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能力4.愿意努力工作5.承担责任的能力 参考文献:1. Entrepreneurship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Jeroen Onstenk, 20032.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VET Education: Some notes from a German perspective by Dr. Stefan Wolf,2016
0人参与回答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