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析仪器厂商为何不开发 连续光源+中阶梯光栅+面阵CCD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国内
分析仪器厂商为何不开发 连续光源+中阶梯光栅+面阵CCD
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世纪60、70年代,国内的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发展紧跟国外的步伐,也算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现在我们在AAS研发方面好像停滞了,国内基本很少有人去研究连续光源+中阶梯光栅+面阵CCD构型的AAS及半导体
泵浦激光AAS(Diode Laser AAS)。
6人参与回答
-
前单位设计过阶梯光栅单色仪,那时候还没连续光源的仪器呢,那时候博晖刚开始做医用仪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国内原子吸收仪器厂商连塞曼背景校正都不去研发,更何况前景尚不明朗的CSAAS?上世纪九十年代,PE和日立都推出过多元素同时分析原子吸收仪器(用线光源),但产品很快就消声匿迹了。其实AAS要做多元素,尤其是GFAAS,是很困难的。而如果没有多元素能力,连续光源的根本优势就不存在,这应该也是国内厂商不愿意开展这方面研发的原因。成本和科技、工业基础也是主要的原因。
-
是要搞一个 icp,AAS四不像的家伙出来?不觉得浪费么我觉得不如直接出ICP。。。。
-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回答:为什么要开发?不能因为“别人家有,我们没有”这么简单的Argument就启动一个项目了,是么?如果真的值得开发,那一定会有厂商去开发。没有或说是找不到十足的理由,大概就是LZ的答案了。CCD信号能逐像素逐行读出这一特点,相比于PMT的应用范围一定更为广泛,在如AAS的仪器产品上,一定能玩出更多花样,就像很多进口厂商的产品一样。但是仪器行业内的传感器专家,那就凤毛麟角了。没有将技术转移到行业内的能力和动机或缺乏行业间技术交流,可能也是一个因素。当然,我们也需要讨论这类产品到底能打开多少市场,能取代掉多少老技术产品,能给用户带去哪些benefit。目前国内厂商和国际上的技术交流也在加深。创新的产品指日可待。
-
成本贵不了多少CCD比如光电倍增管,可以测试
-
现在的半导体泵浦激光器也不是太贵,但目前国内的半导体泵浦激光AAS(Diode Laser AAS)的研究好像国内厂商未展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