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原子荧光诡异现象之谜(AFS)

先用其他方法比如原吸测一下,先确定一下样品的浓度值。
5人参与回答
,业务员 2019-08-28回答
多稀释几个做做看,比如说500倍。我感觉是样品2的残留下来。就算是假归0,样品三的荧光值也没这么高。你按着你之前的稀释倍数,试试先进样品3和样品4后,再进样品2,再接着进样品1看下,结果怎样?
,食品工程师 2019-08-28回答
样品消解是按照标准来的,用的王水,然后沸水浴,原因不明啊,至少Hg是不会超标。这里只是探讨一下造成原子荧光读数诡异的原因,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存在了这种不明物质,我们没有做任何探究,做样的时候,是好多样一起做的,就这一个样非常的特别,个人认为不应该是前处理过程带进去的。后来由于检测任务比较重,也没有对那个样品深究。
,食品研发管理 2019-08-28回答
是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土壤样品,没有发现附近有较大的污染源,且同一个基地其他采样点的土壤没有检出问题。忘了补充说明一下了,稀释了100倍之后的检测值不再是-315.32,而是负的几十。
,食品卫生经理 2019-08-28回答
2.2.5大胆推测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这里先定义一个概念,“假归0”。 假归0:不是正常取用空白(标准空白,样品空白),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子荧光的数据处理系统摒弃原有的空白,而取用前一个样品的值作为空白,类似于以前一个样品为基准重新归0,这种现象称之为...
显示全部
2.2.5大胆推测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这里先定义一个概念,“假归0”。 假归0:不是正常取用空白(标准空白,样品空白),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子荧光的数据处理系统摒弃原有的空白,而取用前一个样品的值作为空白,类似于以前一个样品为基准重新归0,这种现象称之为“假归0”。 综合上述的现象和说法,显而易见,导致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个样品。样品中肯定含有了某种物质,严重干扰了光电倍增管读取信号,甚至直接干扰了信号。而且我们还可以至少得出以下几点信息。1.该物质不容易残留在管路中,如果残留,则必然导致下一个样品测定值负值;2.该物质可能产生了氢化物,更有可能是其他易挥发的物质,要不然不能进入到原子化器,鉴于原子荧光能检测大多数元素,恐怕真得有可能是某种挥发性较强的化合物。3.假设其为化合物,有可能是自身挥发性较强,也有可能是被硝酸氧化后产生了挥发性物质。4.假设其为化合物,多半不会是碱类物质。 除此之外我还有疑问。数据处理系统真的没有问题了么,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不可能出现“假归0”现象,众所周知,不管做什么样品,系统只会扣除操作人员自己设定的空白,不可能出现“假归0”现象,是不是由于问题样品的数据太过于诡异而导致了数据处理系统也没有按常理出牌呢 不知道厂家对于这种现象有没有深究过。
,农产食品检测销售工程师 2019-08-28回答
当初应该把那个样品稀释再多点,看看是怎么回事。我觉得这个样品是含量太高了,如果信号非常高的话,检测器可能会饱和而造成归零。以后的值都是残留造成的,洗几次就低下来了。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