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像不怎么管用啊我减小过进氧量。
-
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W(0.05h) T=-2d1 式中 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1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 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注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转自百科)应该变好了。
-
前身风是色谱柱过载啦!减小进样量或增大分流比!
-
可能是更差了。我有个客户方法要求峰的拖尾因子在0.8-1.5之间,所以0.68变到0.62应该是偏差更大了。我觉得可能是峰拖尾的话拖尾因子会大于1.5,而前伸会小于0.8吧。0.68变为0.62可能说明前伸更严重了。
-
减小进样量和增大分流比是一个效果。
-
色谱工作站里面显示这个结果 还有理论塔板数,峰面积 峰高之类都有。
-
拖尾因子在哪里看?
-
减小进样量,是否过载了?
-
把分流比调很大 看一下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如果前伸没了或变小 说明通过此法可以更正? 再往回调小分流比直至合适的结果如果前伸还在并且没有改变 说明此法不通 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