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影响因素(GC)

分析的很全面.学习了~
1人参与回答
,食品检测技术支持经理 2019-09-16回答
另一个问题里面我对针头效应作了回答,这里在贴过来。进样手法问题,一般自动进样器不存在此问题。你这个NMP沸点203度,水100度,二者相差很大。在230度的进样温度下,水气化很快。因此手工进样手法如果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针头效应,也就是说注射器针头里面的水气化并进入色谱柱,但是NMP由于气化慢,进去很少。如果每次注射器停留时间不同(进样手法不熟练),偏差就很大了。解决办法,既然短时间没法控制,那么就多停留一点时间好了。采用推针后停留2-3秒后拔针,可以轻松解决手法上的问题。(注意,能够保证重现性,但不保证准确度,嘿嘿。)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进样量来检验,增加2倍进样量(别超载!),如果稳定性增加,就是手法问题。称量量:如果你的天平用的分析天平,10g,4g已经足够了。具体称量要求如下:如果你用的天平精度为0.0001g,分析要求相对误差小于1%,则最小称量量W=0.0002/1%=0.02g。注意这里增加一倍绝对误差是因为称量需要2次。为了确保分析精度,称量0.1g以上是比较靠谱的做法。如果你用的是注射器定量,用了10ml注射器分别取10ml样品和4ml内标溶液,那么可能就麻烦了。10ml注射器误差在0.2ml左右,0.2/4=5%,就算你其他地方误差控制得非常好,总体偶然误差也要在5%左右了。 所以办法是不用体积定量,而是去称量。用小一点的瓶子,比如10ml的螺口样品瓶,称量4g和0.4g(万分之一天平),也可以轻松做到高精度。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