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细管柱所允许的载气流量很小,同时色谱柱对于样品的容量也很小,如果不分流,很容易出现色谱柱过载现象。
-
分流多用于小口径柱子,不分流色谱柱容易过载。还有个原因举例来说明:某品牌的分流衬管容积780uL,如果使用0.25mm的柱子,设定流量为1ml/min并且采用不分流,假设样品在衬管内气化之后的体积等于其容积780ul(实际情况中没这么多),则载气将样品蒸汽完全冲入色谱柱需要46.8秒,也就说样品蒸汽的起始峰宽达到了46.8秒!还是这个例子,如果其他都不变,分流比改成20:1,则进入衬管的流量为20ml/min(也有21ml/min的说法,各家仪器有所不同),冲洗完整个衬管的时间为:2.34秒,也就是说起始峰宽为2.34秒!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很窄的峰宽,不是吗?
-
毛细管柱柱流量很小,进样时很易超载,因此在进样口增加了分流部件,将大部分样气分流,只让少量样气进入毛细管柱,分流部件能保证每次进样分流比例相同,这样可以便于操作也可以减小进样误差。
-
为什么要分流?这要看具体分析的对象和分析流程。有时分流是为了降低样品量(如减小分离或检测负载),避免平顶峰的出现。有时是为解决分离问题,如GB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采用一次进样二次分流能够保证样品的分离度。
-
因为毛细管柱流量不能过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