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厂家:杂物、农药混入食品 根据几位批发商提供的信息,记者乘车追踪来到潍坊、莱芜等地制作假劣食品的“地下加工厂”。 在潍坊市,记者以有关批发商“推荐考察”为名,进入一家“地下作坊”,看到女工们正用手将食品装入印有“奥森傲”“好利友”的包装袋中,一些饼干、辣条、薯片散放在有杂物的桌子上,室内苍蝇飞来飞去,卫生条件恶劣。 记者在这家加工作坊的角落中,发现一个塑料桶,闻上去有刺鼻气味。经询问后得知,这竟是农药“甲胺磷”。加工人员说:“甲胺磷能提升食品的口感,吸引顾客购买,只要控制好用量食用后就不会出问题。” 随后,记者又追踪来到莱芜市一家生产油炸食品的小加工厂,眼前的景象令人吃惊:水泥地面上到处是油渍污渍,一个个小“面疙瘩”随意散放地上。靠近窗户有一口大油锅,油已发黑,几名工人用铁锹从地上将沾有头发、污泥的“面疙瘩”铲起,放入油锅。在油炸“面疙瘩”时,不时有工人的汗液滴入锅中。 经过十几分钟烹炸,工人将“面疙瘩”捞出油锅,放在一个生满铁锈的容器内。待“面疙瘩”凉透,工人将辣椒粉、胡椒面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添加剂倒入容器中,用手搅拌均匀,随后装入一个个淡黄色的包装袋中,再用简易封口机将包装袋封死。 “这些食品都是卖往农村的小卖部,批发价2毛钱一包,十分畅销。”面对记者质疑,这家加工作坊的老板说,“没人在意这些食品是咋生产出来的。” 根据一些“问题食品”标注的生产地址,记者查询发现,大多产自山东、河南等地。记者致电河南郑州一家生产“臭干子”的食品加工厂,其负责人说,产品大都销往河南、山东的农村地区,虽然证件不全,但“产品质量绝对过硬,肯定吃不死人”。记者随后询问得知,这家“食品厂”仅有夫妻二人。 谈到利润,一家“问题食品”加工厂老板坦言,“三五个人一年赚个三四十万不成问题。”正是受暴利驱使,这些人才敢无证生产假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