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一直流传饭菜要先放凉才能放到冰箱里,否则容易把冰箱搞坏。不过,前几天小编又看到有文章说,这么做是错误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点,饭菜中的细菌在常温下的繁殖非常快,具体速度如下:饭菜炒好后,温度会从 100 ℃ 左右开始逐渐下降;当食物温度降到 60 ℃,就有细菌开始生长;温度降到 40~30 ℃,细菌们会很愉快,旺盛繁殖;而降到 7 ℃,大多数细菌就消停下来了,进入休眠状态。
第二点,即使滚烫的饭菜,只要妥善密封、减少水蒸气外溢,也不会对冰箱造成太大负担。
所以,没必要先把饭菜冷凉再放进冰箱,趁饭菜还滚烫的时候密封放进冰箱,以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的细菌。
事实究竟如何呢?
首先,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繁殖引起的,这一点没什么好争论的。这些微生物,既有可能是食物本身所携带,也可能来自于外界的污染。而微生物的繁殖,又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具体到饭菜,充分加热可以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所以,隔夜饭腐败主要是因为外界的细菌进入饭菜、在合适的条件下大量滋生。
理想的情况下,细菌2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刻意培养一个细菌,10个小时之后可以得到10亿个。问题是,绝大多数时候,情况没这么理想。
细菌的生长繁殖主要受五个因素影响:温度、气体、渗透压、营养物质和氢离子浓度。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能有效阻止细菌的生长。例如,冰箱凭的是低温,蜜饯、盐渍利用的是高渗透压,大米烘干、小麦晾晒、葡萄炮制成葡萄干等,则是通过减少水分,延长保存期。
除了以上五种因素之外,重要的是避免外界细菌进入,从源头解决问题。饭菜不慎做多了,可以提前盛一份出来,利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密封,隔绝细菌。只要隔绝外界环境对饭菜的影响,即使在常温下放凉也没什么。如果是吃剩的饭菜,其实一顿饭的时间已经凉到跟室温近似了,没有必要继续“放凉”,只要注意不二次污染冰箱里的其他食物就可以了。
冷藏保鲜是一门大学问,对于不同的食物应该采用不用的方法。比如肉类本身含有的细菌数目较多,不仅要防止细菌进一步增殖,还要提防它污染别的食物;水果的口感和乙醇密切相关,乙醇含量又由环境中氧含量决定。
针对上述问题,小编建议,食物买回来好先清洗再放进冰箱,烹饪时一定要对食物充分加热;另外还要做好冰箱除菌工作,冰箱内不要堆积太多食物,也不要长时间储藏食物,定期使用除菌剂或者直接购买带除菌功能的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