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
药物不会引起过敏。
辟谣:
人体内有一套完整的自我保护,有时候会错误地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变态反应。过敏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的主要代表。过敏在大致分为和过敏性。前者是机体对致敏原作出异常反应的全身综合征,后者则是过敏累及特定器官及组织,导致某种(如)的发生。
导致过敏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
1.外因
引起的物质叫做过敏原,是造成过敏的罪魁祸首。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牛奶、鸡蛋、鱼和甲壳类动物等)、吸入物(花粉、螨等)、微生物(霉菌、细菌等)以及昆虫毒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异种血清和物理因素等。
发生的机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敏原的致敏状态。
(2)激发阶段: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它们都可引起,扩大和通透性增强,物增多。
(3)效应阶段: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
2.内因
在同样的情况下有的人过敏,有的人不过敏,其内因就是“”。是指某类人群的存在缺陷,容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从而导致过敏的发生。
那么,药物也会引起过敏吗?
常见的药有抗组胺药、介质阻滞剂、钙剂、剂四大类,其中用得是抗组胺药,例如大家熟悉的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开瑞坦)等。
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用辅料(如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杂质以及药物体内代谢产物等均可能成为过敏原。
在中起作用的生物活性介质种类多,而且的过程也极为复杂,受到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药只能阻断的某一环节,或者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所以服用药物后,仍然可以发生。因此,大多药物说明书注意事项指出“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者慎用”,且已有文献报道氯苯那敏、阿司咪唑等药物致过敏的病例。
综上所述,药物也会引起过敏,尤其是的人,过敏的发生率更高。
辟谣:刘小红, 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复核:夏永华,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