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强调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性和影响力,将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守住底线从严把关提升品牌公信力
201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取消了110个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使用权,是近几年“摘牌撤证”数量一年,进一步向全社会释放了“从严监管,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信号。
当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基本方向。作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监管制度与风险预警一个都不能少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公信力的提升,对监管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现场检查不认真、企业年检不到位、检测把关不严格,甚至流于形式等问题,极易给品牌公信力造成严重伤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认为,落实各项监管制度、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是巩固品牌性的保障。
王运浩表示,今年拟新建5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和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各地将积极探索绿色食品基地对接绿色生资企业、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服务模式,同时创新基地管理方式,建立退出机制。
如果说体制机制的建立与落实是品牌性的“金钟罩”,那么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就是提升品牌公信力的“软功夫”。座谈会强调,要在做好自身跟踪检查的同时,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抽检纳入各地例行监测、执法抽查、风险评估监测范围,主动及时发布的监管信息。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技术规范,切实加强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重点环节的审核,重点审查投入品使用、现场检查报告和检测报告的有效性,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查工作各个环节。
找特色搭平台优质产品优价卖
随着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广大农户借助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同程度实现了增收。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优良的贫困地区,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要清醒地认识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工作存在的短板。产业发展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优质优价的市场效益还需要进一步体现。
来自上海的市场问卷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民对绿色食品的知晓度达到了80%以上。上海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南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道出了绿色食品品牌遭遇的尴尬:“大型企业、还是偏少,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优选意识有待提高,优质产品有时候不一定能优价。”
为了扩展品牌影响力,完成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优良优价,各地举行了努力摸索,由湖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办的因此应运而生。
去年4月湖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联合中国惠农网共建,网站定位为湖南的、具公信力的专业绿色食品网络服务平台,免费为企业的产品销售打开通路,直接与市场消费者对接。
凡产品具备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资质认证,且经过省绿办审定的企业产品可免费入驻平台,通过与中国惠农网合作,为合作企业提供全程的电商体系服务;入驻,通过与中国惠农网的互通,所有企业可以共享150万买家资源,帮助企业打造优质优价的绿色食品;通过企业资讯栏目,整合媒体资源为企业提供品牌传播服务。
坚持“为产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普及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健康、安全的常识,倡导民众健康优质生活,让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从网站直接购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搭建了一座安全健康的“绿色”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