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蔬菜水果更健康的观念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但是人们在吃蔬菜水果的时候难免会有这样的一个顾虑:我买来的蔬菜水果上究竟有没有农药残留呢?农药残留的危害自然不用多说,但是过度害怕农药残留也不对。事实上,人们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仍然存在许多的误区。
常见的农药残留认知误区:
1、蔬菜里有“农残”,肉里没有。按照生物富集作用,越是处在食物链的高端,体内难以分解的“农残”浓度越大,显然,处在低端的植物性食物所含的“农残”远远小于大鱼大肉。所以,不要再扯着“农残”的旗帜,放纵自己“只想吃肉不想吃菜”的癖好。
2、大棚蔬菜“农残”多,大地少。现代化的大棚里可以用防毒网等物理方法害虫,因此打的农药比较少。大地里的蔬菜看上去似乎更天然,但病虫害的难度更大,通常会喷洒更多农药。特别是夏季来临,几乎都是大地蔬菜,农残更严重,所以秋冬季节吃叶菜相对更为安全。
3、有虫眼的蔬菜“农残”少。有虫眼的蔬菜只能说明农户在蔬菜生长前期管理不当,所有的蔬菜都打药,有虫眼的蔬菜说明打药时间离采摘的时间间隔更短,农药分解少,“农残”更高。或者害虫已经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后期采取补救只能喷洒更多其他毒性更高的农药,所以,千万不能迷信“虫眼蔬菜”。
4、过度信赖蔬果洗涤灵。超市里有号称“专业去农残”的蔬果洗涤灵,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蔬果洗涤灵里含的苯环毒性很高,在去掉“农残”的同时,会引入更大的危险。大多数情况下,蔬果洗涤灵只起到一个表面杀菌的作用,很难破坏农药的化学结构。
5、地底下长的就安全。特别是对于叶菜,农药残留的规律是,根部多,茎次之,然后才是也和果实。例如韭菜和洋葱,由于根部容易长韭蛆等害虫,所以常常采用“根灌”的方式施药,所以农残根部,即使是喷到叶子上的农药,后也都会富集到根部来。当然,根茎类的土豆、地瓜、山药等倒是相对安全的蔬菜。
6、室温放置几天再吃,等农残降解。按照国家规定,蔬菜在采摘前一周就禁止喷药了,所以从田间到市场再到你的菜篮子时,能降解的已经降解了,如果是非法喷洒无法降解的非有机磷农药你买回来再放烂了也降解不了,而且室温放置会导致亚硝酸盐上升,蔬菜里的营养成分大大下降。
以上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些常见误区,那么对于农药残留,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1、流水冲洗几分钟,然后浸泡10分钟左右,用淡盐水、淘米水、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都可以。虽说小苏打水去“农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不建议采用,因为呈弱碱性的小苏打水会同时破坏蔬菜中的营养成分。后再用清水冲洗,注意是“先洗后切”。
2、阳光照射。据测定,蔬菜在强光下照射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的残留量可减少60%左右。所以,清洗前给蔬菜晒几分钟太阳也是不错的选择。
3、高温加热也可以使农药分解。一些耐热的蔬菜,如菜花、豆角、芹菜等,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烫几分钟,“农残”可降低30%左右,再经高温烹炒就可去掉90%左右的“农残”。
4、去皮。蔬菜去皮虽然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但的确可以减少“农残”,尤其是黄瓜、茄子等施药多的蔬菜和大部分的水果,权衡利弊,建议还是去皮吃较好。
因此掌握这些方法,就可以不必再为“农残”而纠结了。如果还是担心果蔬上的农药残留,小编建议购买,有机认证的水果和蔬菜,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确实是更放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