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宽笑颜,食品研发专员
2019-04-21回答
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评估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其中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行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