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微生态制剂的一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关于对微生态制剂的一点看法

近今天看了不少微生态制剂的文章,对其中的言论有些异议。比如:饲料经微生物发酵1、3、5天,蛋白质可以增加8、05%,13、5%,16、3%; 我认为在发酵过程中,总氮量不会增加,增加的蛋白质从何而来?还有,说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加动物肠道里的有益菌数量。也不敢苟同,动物在健康情况下,肠道里的菌群数量和种类保持稳定,不需要增加微生态制剂,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微生物的繁殖都有一个限度,自身会调控,不会无限增值。加进的微生物制剂要想到达肠道,必须通过胃这一关口,就像三株口服液,其实没有广告宣传的那抹神,微生物经过胃后数量会减少很多,这一点很少人会说。即便全部到达肠道,能不能于固有的菌群融为一体还不好说。 展开全部∨ 4 回答 ·  3 关注
共4个回答
您是做微生态制剂的?
  9 0
就像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蛋白质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但总量不会增加
  1 0
我比较赞同这些说法
  1 0
正常微生物分外籍和原籍菌,它们与细胞的接触和粘附是不同的,原籍菌接触粘附是生理正常,外籍菌是致病的。微生物致病是有条件的,无条件致病的微生物没有,主要需要易感动物。微生物不致病是必然的,致病是偶然的。抗生素滥用,利于外籍菌定植,破坏原籍菌定植;温度过高,影响定植;发热是机体抗微生物的过程。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有营养作用,无菌动物需要无菌环境和全价营养才可以养活。经过好几个步骤结合后,外籍微生物开始繁殖和定居,并不受免疫、吞噬细胞等因素影响。
  6 0
相关问题
2760问题:油炸膨化食品能用TBHQ吗? 6个回答
GB17401-2014《膨化食品》实施后,膨化食品标签上执行标准还能用GB/T22699-2008《膨化食品》(未作废)吗? 12个回答
GB17401膨化食品国标能作为苦荞茶的执行标准吗? 4个回答
氨和膨化食品有什么联系? 2个回答
巴马火麻糊怎么会是膨化食品 6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