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舞飞扬,保健食品OEM加工经理
2019-05-15回答
确实原料的局限性带给企业很多弊端,成品卖得供不应求,但原料远远满足不了。当原料成了瓶颈,已明显跟不上生产量,为了企业的利润,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降低原料验收标准。其实在食品企业做了一段时间,我对一些所谓XX检测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是持怀疑态度滴。
-
借用老赵的话说就是: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企业发展不好那是有原因的。。。1、我认为目前主要的原因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产品在市场上都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只能从原料和销售价格上调整,在产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商家不会盲目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那么就是降低加工成本,而原料成本占加工成本很高,所以原料质量下降成为必然,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也下降;2、原料市场的培育前期需要做太多的工作,而工作的成果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利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从解决原料的根本去解决的原因,比如: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但在产品原料收购时,如果产品原料的市场价+赔款差价大于公司收购价,农户就会供应市场!在政策的制定和研究过程中,有很多企业不愿意过多的投入人力和资金!
-
冷色的夏季、,食品检验员
2019-05-15回答
我很赞同!小农经济从表象上看是监管难度大,也就是难“堵”。其实是技术进步、科技投入难,也就是难“疏”难引导。
-
一席对话感受很深。虽然我本人对乳品行业很不了解,难辨真假。1、一个地方官员能对当地的某个产业如此了解已属不容易了。2、为了保护当地的市场采取这样的手段而不是考虑提升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语呀。3、落后的原料生产和所谓与国际接轨的标准的冲突靠什么解决?不能总靠那个三什么吧?4、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出问题,肯定是你生产的不合格!出厂检验把关不严!问题追溯到原料,也是你的问题,入厂检验不完善!原料不合格,拒收,伤害了广大养殖户的感情。(不合格的原料送来没伤害我的感情?)杀牛了你要负责。实在无奈了你选择进口,民族产业还是你扼杀的。5、养殖户也无奈。首先是不懂,某些所谓的专家卖点换了包装的小苏打,告诉他们加到酸的坏奶里就能变“好”他们相信。其次是标准,虽然收鲜奶是有标准,但更多时候不同蛋白质的奶还是同样的价格。最后,饲料当然是投入越少越好了。
-
食品原料问题根源还是规模化滴问题,如果继续小农经济滴方法,食品行业就只能这样啊!!
-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好的原料基础,好的产品从何而来?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又有“庙”,大家都跑这抓。点多面散的原料不从根本解决,靠事后检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拼了命的开心,食品化验员
2019-05-15回答
说这我们企业感触很深啊,原料养殖刚起步,周边有规模有备案的养殖场有几十个,但还是受诸多条件影响:1、去年的原料价格一路走低(金融危机),对养殖户打击很大,大大打击了今年的养殖士气。↓2、原料量下降了,产品市场需求不降,明显原料要供不上了,同行业间对原料蜂抢。↓3、抢原料无一例外都是价格战,成本提了,市场价格又不变,企业为保住客户,为了员工不丢饭碗,不惜平本甚至亏本做。 ↓4、这样的艰难情况,有原料已经很不错了,还想对原料有更高要求,采购部会和品管部有打不完的仗。这样的情景对企业对整个行业都是危险的,不管哪个企业出了问题,都是对整个行业的同种产品报怀疑态度。
-
改造人汽水侠三号,食品检测主管
2019-05-15回答
很赞同!利益当前!有钱能使鬼推磨!
-
还有更明显的夹板,那就是标准。农业、卫生、质检还有行业各管一方,你要符合实际我要国际接“鬼”。出了问题他们都没事,企业夹中间。前段时间曾经在杰克长老的帖子里算过一个帐:浓缩果汁、白砂糖限量是0.5,水是0.01,合格的浓缩果汁做100%的果汁饮料(即使不加糖)砷可能达到0.255,超了,这次检的****的是30%,如果加8%的白砂糖,如果里面有蔬菜汁就很危险了。而很多实际生产里,投料是按果汁的比例投,调配的,经过脱气等,重金属含量只会加不会减。我毫不怀疑最后那个非常完美的检测结果!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原料是符合标准的“合格”的原料,生产企业也没加重金属,咋就不合格了呢?除了饮料俺还做过速冻食品,那就更别说了。鲜肉里面没有金葡的指标(除非特别约定,你肯定不能因金葡拒收,不过验也来不及),速冻的成品有,生产企业被夹在合格的原料与不合格的市场之间!之所以特意强调是某些食品企业,是因为本人对食品行业的个别企业了解,仅仅是个案,不代表全部,但个别问题也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