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质疑中发展——
科学在质疑中发展——再谈北大校长的错别字
科学在质疑中发展——再谈北大校长的错别字 我那篇关于北大校长念错别字的博文,有博友不赞同;还有的友好的博友可能不便于当面指出,而在其他人的博客中表达了不同看法,很正常。我这人强调质疑精神,而且是相当滴强调。为啥呢?因为鄙人就相当富于质疑精神。一点儿不夸张。大家可能没有看过我的论文,但是只需看我的博文,就可知敝言不虚。至于我的论文,质疑量之大、质疑力度之猛,堪称敝学界首屈一指,这在敝学界已传为“佳话”;我最关心的是质疑的力度和水平。质疑错别字,当然正确,但这种正确的力度是最轻的。因为任何人纠正错别字,轻而易举,分分钟的事情。不需要动用一毫克的智商;我见过从来不念错别字、对错别字非常较真儿的人。他们说话,小心翼翼,生怕出丑。但我发现:这号人几乎都没啥出息。这个现象暴露出来的更大的问题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读书没有从不查字典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喜欢用生僻字儿的文章,好像不用生僻字儿就显示不出他的水平。比如有人形容胡吃海喝,爱用“饕餮”,以此显示他很有文字功夫;不过你只要稍事注意,就会发现:半瓶子醋最爱用这俩字儿,几乎没有例外;我尽量避免这样的文字表述,不代表我不会表述同样的意思;更不代表我不比他表述得更为精彩(这俩字儿毫无联想价值——这种怪兽谁见过?一点儿不生动,除了笔画多,显示能识字儿,一无所长;纯属摆谱作秀);尽管我的醋也不多。但这不妨碍我发表名言:不用那俩字儿的人醋不一定多;用那俩字儿的人醋一定不多;笑话别人念错字儿的人,我马上让你认一个字儿,你就会流汗(搞文字学的也不敢拍胸脯说狠话);质疑错别字,不需要水平(当然需要认真);所以,严格地说,它不叫质疑;但质疑文章的思想、观点,需要水平;要提高思想、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也需要水平。这才是我们最缺乏的质疑精神与创新精神。中国人喜欢“质疑”,但最喜欢“质疑”一些小问题而发现不了大问题。这叫一叶障目,是中国人的长处,更是短板。这个问题古人早就提出过,叫买椟还珠。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说,既指出了别人的缺点,也暴露了自己的无能,具体体现是恼羞成怒。如果还听不懂我是啥意思,仍然对我表示“质疑”,我就没办法了。注:不怕丢人,那个字换了我,也会读错。笑话我的人,恐怕自己也未必不会读错(大概你也要查查字典才敢读)。差别仅仅在于:我敢承认自己会读错,你不敢。就这么简单。注2:敢于承认自己读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水平。注3:中国人喜欢指出别人的错,害怕暴露自己的错,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注4:我点名儿,偶尔会遇到不会读的字儿,我当即承认。并不觉得磕碜。注5:对我不认识字儿报以善意微笑的学生,我会重点培养;注6:短短博文竟有六个注释,表明我做学问很认真,也怕出错。
展开全部∨
0 回答 ·
2 关注
共0个回答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