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手稿的黄金法则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修改手稿的黄金法则

修改手稿的黄金法则 修改手稿,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也是能帮助研究者们提高论文发表技能的途径。事实上,只有大约10%的手稿是第一次提交后就被录用的。被拒稿的原因有很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论文讲述不清楚,造成误解,这与研究本身不过关相差无几。比如霍金关于黑洞的论文第一次提交后就遭到拒稿;后来却是因为黑洞的研究而闻名世界。如果同行或编辑人员感觉到稿件有价值并可在短时间内改进,便会要求作者进行修改。同行以及编辑人员的反馈,是以一种客观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论文,这是作者改进本次以及将来论文的绝佳机会。 那么,如何回答审稿人的问题呢?修改手稿的黄金三法则是:完整地回答,礼貌地回答,回答辅以证据。 在开始回答问题之前,为了能整体地思考论文,作者可将手稿暂时放置一旁。这段时间,可以查看一下出版社的平均录用率、什么时候再次提交、格式等等。如果感觉上次提交的期刊已经不再适合,作者也可以改投其他期刊。如果决定再次提交给同一期刊,作者需要仔细阅读并完整地回答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这一方面显示自己的重视和对审稿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检测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清晰表述研究的细节。有些时候,自以为考虑周全只是无法表述,实际上可能是理解不到位。 第二,请务必礼貌地回答审稿人的问题。很多作者在论文受到质疑时,情绪也受到影响,写出不礼貌或者愤慨的话,这是不专业的做法。即使在审稿人评语有失偏颇的时候,也要透过偏见或者情绪看到实际的问题。 第三,回答问题必须辅以佐证。这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因为科研必须是有理有据的。如果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提供佐证,也必须在回答以及在论文中说明。 必须指出的是,修改和编辑是不同的,虽然有些交叉。 修改是一种需要修改本质内容的反复写作的过程,而编辑可能只是改变了表达方式。因此,修改通常需要作者本人的参与,把逻辑漏洞和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补上来。而编辑可以由别人完成,这时编辑人员作为读者以最大努力去理解原文的意思,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并加以修订。修改与重写又不同,修改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减,而重写是将原文整个推翻。可以看出,修改处在编辑和重写之间。 具体的修改格式和提交方法,在各期刊网站都会有不同的说明。简单地说有三个文件。第一是给审稿人的回复,请务必遵循黄金三法则。第二是有修改标记的文本,通常是在原文本上利用文档的追踪功能(Track Changes),这可以让人看到具体修改的位置和内容。第三个文件是则是修改后的版本。 展开全部∨ 0 回答 ·  5 关注
共0个回答
相关问题
2760问题:油炸膨化食品能用TBHQ吗? 6个回答
GB17401-2014《膨化食品》实施后,膨化食品标签上执行标准还能用GB/T22699-2008《膨化食品》(未作废)吗? 12个回答
GB17401膨化食品国标能作为苦荞茶的执行标准吗? 4个回答
氨和膨化食品有什么联系? 2个回答
巴马火麻糊怎么会是膨化食品 6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