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效应是怎么来的?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基质效应是怎么来的?(GC)

基质效应作直线要准确些。 3 回答 ·  3 关注
共3个回答
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是,通过已知分析物浓度的标准样品,同时尽可能保持样品中基质不变,建立一个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固体样品同样有很强的基质效应,对其校正也尤为重要。对于复杂的或者未知组分基质的影响,可以采用标准添加法(standard addition method)。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测量和记录样品的响应值。进一步加入少量的标准溶液,再次记录样品的响应值。理想地说来,标准添加应该增加分析物的浓度1.5到3倍,同时几次添加的溶液也应该保持一致。使用的标准样品的体积应该尽可能小,尽量降低过程中对基质的影响。
  2 0
基质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
  2 0
农残分析的时候,可能是基质中的物质掩盖GC系统中的活性点,造成目标组分的损失减少。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