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两个突跃点,一般是存在两个碱性强度不同且可以滴定的碱性基团(电离常数不等),或者是两种碱性强度不同的混合碱。混合液中空白值(几滴标液)的滴定通常不会形成独立的突跃。请告诉你的被测物是什么物质,使用什么溶剂。 无论是含有两个不同pKb的碱基,还是强度不等的两碱混合物,只要会出现两个突跃点,利用二突跃点间的体积计算含量的依据都是正确的。 举一个类似的水溶液的例子:氢氧化钠+碳酸钠+惰性杂质,只测碳酸钠。用酸标液滴定时,出现两个突跃点,第一突跃点滴定产物为氯化钠+碳酸氢钠(滴定了合量,V1),第二突跃点产物为CO2(滴分量,V2),如果体积是连续读数的话,显然V2-V1的体积差(两突跃点间的体积差),就只对于NaHCO3→CO2这一反应,可以直接计算碳酸钠的量,消除了氢氧化钠的影响。 非水滴定的原理与此相似,只是溶剂不同,物质的酸碱性及强度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