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辣不欢”背后的化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无辣不欢”背后的化学 原来如此!(实验与分析)

一切都源于一颗吃货的心。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误吃辣,一口进去就如同一团火在口中燃起,痛得让人满脸通红,后来我才知道,那种感觉叫“辣”,当即决定不再触碰危险区。可曾想,在这片被川菜的小红旗插遍的神州大地,现在的我已经是懂得享受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的众多吃货其中一枚了。 展开全部∨ 7 回答 ·  5 关注
共7个回答
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来平衡这种痛苦,消除舌上痛苦的同时,在人体内制造了类似于快乐的感觉,而我们把这种感觉误认为来自辣味本身。这就是许多人无辣不欢的原因。跑步愉悦感的产生,也是同样的原理。
  8 0
2.刺激辣味此类是既能刺激舌和口腔粘膜、又能刺激鼻腔和眼睛,具有味感、嗅感和催泪性的物质。主要有蒜、葱、芥末。3.辛辣( 芳香辣) 味辛辣味物质是一类除辣味外还伴随有较强烈的挥发性芳香味物质。主要为姜、胡椒油中的某些物质, 川菜中较少使用的肉豆蔻和丁香也属此类。
  1 0
回到我关于芥末与辣椒不同感受的问题上,辣椒的辣是辣椒素类物质刺激口腔导致的。(反式) 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辣椒素)以及二氢辣椒素是辣椒中的主要辣椒素类物质,不同浓度的稀溶液可以带来不同的刺激感受。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动物都具有刺激性,并在口腔中产生灼烧感。芥末的辣是异硫氰酸烯丙酯对鼻腔的刺激导致的。异硫氰酸烯丙酯是种强烈刺激性气味,强挥发性,是造成芥子油刺鼻气味的物质,会刺激鼻窦造成辛辣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辣椒辣嘴巴而芥末辣鼻子。
  10 0
关于辣,WIKI百科有如下解释:“辣是五味中的一种,但是其实是化学物质(譬如辣椒素、姜酮、姜醇等)刺激细胞,在大脑中形成了类似于灼烧的微量刺激的感觉,不是由味蕾所感受到的味觉,而是一种痛觉。所以其实不管是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有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10 0
具体来说按味感和刺激性的不同可分为三类。1.热辣( 火辣) 味此类为无芳香的辣味, 在口中能引起灼烧感觉, 但对鼻腔则没有明显的刺激感。主要有辣椒、胡椒和花椒。
  3 0
这似乎是在辣与痛之间画上等号,既是痛,为何会让许多人爱不释口?这又要从人类的伟大进化能力说起。原本,辣椒作为一种珍爱生命、追求上进的植物,在演化时,就是要避免哺乳动物去吃,而让能帮助其繁殖的鸟类去吃。所以让自己长出辣椒素类物质,鸟类没有辣椒素的感受器,吃完拉出来种子还能播种。哺乳动物不行,所以辣椒就演化出辣椒素让哺乳动物怕辣。
  8 0
但是人类,作为更加珍爱生命、追求上进的高级哺乳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产生了一种大脑奖励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人体感到痛苦后,会分泌内啡肽(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9 0
相关问题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库尔勒香梨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24个回答
关于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SPME GC-MS)的一些问题 8个回答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 蔬菜、水果中15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20个回答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检测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7个回答
注射式萃取净化法-质谱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 28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