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里的疫苗,离我们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水果里的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感谢各种疫苗的出现,我们这一代人不用担心古时的皇帝都听天由命的疾病如天花之类。但是所有的小孩子都不喜欢打针,所以小时候对科幻故事里能够吃的疫苗就格外渴望。总是想,打疫苗的时候老师不是领着一个背药箱的护士进教室,而是发给每个人一个苹果或者一根香蕉,将是多么美丽的事情!随着逐渐长大,对打针的恐惧越来越淡,对水果的渴望也越来越淡,终于忘却了能吃的疫苗。直到做了父母,看着打疫苗的时候哇哇大哭的孩子,才又想起:水果里的疫苗,离现实还有多远? 展开全部∨ 3 回答 ·  3 关注
共3个回答
一、传统的疫苗与口服的疫苗人们所得的许多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当病原体侵入人体,烧杀掳掠干尽坏事,人体也就“生病”了。不过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抵抗。病原体也会引发人体内的防御机制,产生被称为“抗体”的蛋白质与病原体斗争。只是在第一次产生的时候,抗体的力量往往无法与病原体抗衡,所以人体会发病,一些严重的疾病甚至让人熬不过去。不过这些抗体会长期甚至终身存在于人体中,在病原体下次来袭的时候,抗体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经验来保卫家园。病原体只能无功而返,我们就说人体对这种病原体“免疫”了。但是靠得场大病来免疫毕竟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象那个叫玄烨的小孩儿如果不是命足够大,一场天花就让他提前走进历史,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康熙王朝了。自然界美妙的地方在于,抗体的产生并不需要大规模外敌入侵。只要有一些解除了武装的敌人——失去了繁殖力的病原体,甚至完全死掉了的病原体,也足以引起人体的重视,而产生抗体。一旦抗体产生,人体也就获得了对这种病原体的免疫力。我们管这个过程叫做“接种”,而把那些失去作恶能力的病原体叫做“疫苗”。传统上的疫苗是通过打针来实现接种的。虽然这种方式很直接很有效,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说,最需要接种的是小孩,而小孩都不喜欢打针。其实更重要的是,打针接种很容易产生感染。据统计,世界上因为打针接种导致感染的病例,每年多达上百万起。如果疫苗能够口服的话就可以避免上述的两个问题。在过去的二十来年中,生物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医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食品科学的交叉,使得通过植物生产口服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4 0
这种转基因植物一旦形成,就可以使用种子一代代的生长,很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产生的病原蛋白含量比较低,不容易达到足以引发抗体产生的浓度。下面这种方法则是利用植物病毒的感染能力。融合植物病毒生产疫苗 在致病基因中,往往只有其中的一小段序列负责引发抗体形成,而其它的氨基酸序列只是凑热闹以壮声势。如果人们辨认出了那段干活的序列,就可以把它切下里融合到植物病毒中。病毒的繁殖能力超强,到了植物上就以星火燎原之势大量产生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的蛋白质中含有我们想要的那段氨基酸序列,进入人体之后同样能够引发抗体产生而实现“接种”。这种方式产生的蛋白质浓度要高得多,所得的抗原(或者说“疫苗”)可以进行纯化以后使用,也可以直接食用。因为植物病毒只在植物上繁殖,在动物体中比流落平阳的老虎还惨,完全没有作恶能力,所以人们也不用担心这些“病毒”的危害。
  4 0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临床实验还不多,规模也很小,已经足以表明用植物来生产口服疫苗完全可行并且具有很大的潜力。不过,要进行商业化的生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比如说,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这些植物,也都各有利弊,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烟草很容易操作,抗原产生效率也高,但是烟草叶子毕竟不能当作蔬菜水果来吃;土豆价格便宜量又足,转基因操作也很成熟,但是生吃土豆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作熟了却又会破坏疫苗的活性;香蕉、西红柿生吃倒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香蕉的转基因操作研究还很有限,而西红柿本身的蛋白含量就低,酸性环境更有可能和抗原不兼容……
  2 0
相关问题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库尔勒香梨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24个回答
关于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SPME GC-MS)的一些问题 8个回答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 蔬菜、水果中15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20个回答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检测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7个回答
注射式萃取净化法-质谱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 28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