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温度,怎么掌控好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食物温度,怎么掌控好

食品的温度,无论是烹调温度还是吃之前的温度,都跟健康密切相关。温度不对可能不利于控糖,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没有精密的控温手段,我们日常应该怎么控制食物温度呢  淀粉类食物凉吃更控糖。淀粉类食物是升糖的主力军,熟吃和凉吃对血糖的影响大不一样。淀粉类食物放凉的过程中,会发生淀粉老化现象,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也被称为抗消化淀粉,又叫抗性淀粉。曾有研究利用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吃高抗性淀粉大米的实验组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如果想控制血糖,馒头、米饭、玉米、土豆等淀粉类食物,不妨在室温下放凉点再吃,不过如果吃稍微凉点的食物,胃肠不舒服就不要勉强。   低温烹调营养保留更多。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中,可以说是最怕热的营养素了,烹调蔬菜时建议多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调,少用炒、煎、炸、熏、烤等高温烹调方式。如果需要炒就急火快炒。此外,勾芡用的生粉能阻碍维生素C氧化;挂糊可以减少维生素C与氧气接触;醋呈酸性,而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下更稳定;沸水焯则可以灭活氧化维生素C的酶。因此,上述方法都能减少维生素C的氧化损失。   另外,煎、炸、熏、烤等高温烹调方式对所有营养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也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降低消化吸收率,还可能会产生3,4-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有害物质,特别是富含淀粉的食物。   数据显示,薯类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比谷类油炸食品高4倍。尽量少吃油炸淀粉类食物,尤其是薯片、薯条。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需要熏烤,尽量少用明火,缩短熏烤时间,吃之前建议将烤焦部分去掉。富含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肉高温烹调时易产生杂环胺,该物质也可能诱发癌症,建议煎炸熏烤时挂糊,吃时多去些糊。   另外,高温油炸尤其是反复油炸会使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加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平时要避免反复用油。   食物太烫增加食道癌风险。食道比口腔对温度更加敏感,口腔感觉不是特别烫的食物,仍可能损伤食道的表皮细胞。如果常吃太烫的食物,食道表皮细胞反复受损又反复被修复,就可能引发癌变,增加食道癌风险。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饭还是汤,建议稍微放凉点再吃。 (:生命时报) 展开全部∨ 3 回答 ·  4 关注
共3个回答
煎炸食品少吃
  7 0
除了营养,口感也重要
  4 0
营养和口感要兼顾啊。
  9 0
相关问题
2760问题:油炸膨化食品能用TBHQ吗? 6个回答
GB17401-2014《膨化食品》实施后,膨化食品标签上执行标准还能用GB/T22699-2008《膨化食品》(未作废)吗? 12个回答
GB17401膨化食品国标能作为苦荞茶的执行标准吗? 4个回答
氨和膨化食品有什么联系? 2个回答
巴马火麻糊怎么会是膨化食品 6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