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林下放养鸡得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通过观察林下放养鸡得出如下活动规律(转帖)

通过观察林下放养鸡得出如下活动规律放养与笼养差异很大,环境改变了,鸡的活动规律和活动方式将发生一定变化。一般来说,地方鸡种的活动量远远大于现代培育鸡种。为了摸清放养条件下鸡的活动规律,我们选择条件相近的地块 5个,分别饲养产蛋期的太行鸡,其密度分别为每亩(即 1/15 公顷)20、30、40、50、80只。采取试验观察和生产调查相结合,观察在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的活动规律。以鸡舍为圆心,分别以50、100、150 米为半径画圆(设置明显标志),观察不同鸡群在不同区域内活动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在不同方向或坡度的活动规律;不同时间段的活动规律。活动半径采取直接观察法和粪便及活动痕迹(如爪印、扒痕、采食植物等)追踪法。通过3个月的观察和记录,得出如下规律:(1) 一般活动半径 指80(》0以上鸡的活动半径。研究观察发现,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鸡的活动半径不同。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鸡的活动半径逐渐增加,但80%以上的鸡活动半径在100 米以内。(2)最大活动半径 指群体中少数生命力较强的鸡超出一般活动范围,达到离鸡舍最远的活动距离。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最大活动半径增加。低密度条件下,最大活动半径在500 米以内。但高密度饲养,最大半径可达到 1 000 米。[吉山花瑶钟建荣](3)活动半径的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和品种差异 活动半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约5%的个体远远超出一般活动半径的范围,最大活动半径是它们创造的。这样的鸡体质健壮、抗病力强,活动范围广,产蛋性能高。而这种特性应该属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观察发现,活动半径有群体差异。其一般规律有二:一是如果群体活动半径较大的个体数量较多,其对同群其他鸡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在一个多群体的场地,离饲养员活动场地最近的群体的活动半径最小,离饲养人员较远的群体活动半径增加。这与饲养人员的频繁活动使鸡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性有关;生产调查发现,活动半径具有品种差异。一般地方品种鸡的活动半径大于现代配套系鸡,其一般活动半径相差10%左右,最大活动半径相差30%左右。地方鸡种较大的活动半径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4)活动半径的其他相关因素 通过定点观察和生产调查发现,鸡的一般活动半径和最大活动半径与林地植被和地势有关。较好较多的植被,鸡的活动半径较小,而可食牧草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时,鸡的活动半径增大;在平坦的地块,鸡的活动半径最大;而高低不平的地块,无论下行还是往上爬行,鸡的活动半径均缩小;活动半径还与鸡舍门口位置、朝向、补饲和管理有关。一般往鸡舍门口方向前行的半径大,背离门口方向的半径小;大量补充饲料会使鸡产生依赖性,其活动半径缩小;经过调教后,一般活动半径增大,对最大活动半径没有明显影响:(5)放养鸡一天中的活动规律 早出晚归是放养条件下鸡的一般生活习性。鸡的外出和归牧与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一般在日出前0.5~1小时离开鸡舍,日落后0.5-1小时归舍。一般季节,其采食的主动性以日落前后的食欲最强,早晨次之,中午多有休息的习惯。但冬季的中午活动比较活跃。(6)林下养鸡产蛋的时间分布 80%左右集中在中午以前,以上午 9-11时为产蛋高峰期。但其产蛋时间持续到全天,不如笼养鸡集中。这可能与放养条件下其营养获取不足有关。 转载《今日头条》 展开全部∨ 0 回答 ·  1 关注
共0个回答
相关问题
求苹果低温真空膨化脆片设备 8个回答
巴马火麻糊怎么会是膨化食品 6个回答
D-葡萄糖酸-δ-内酯能不能用在蛋制品上 2个回答
冰鸡蛋白、冰鸡蛋黄、全蛋液、蛋黄粉、全蛋粉的最新配方 4个回答
出口澳大利亚水产品法律法规 2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