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新秀“鸡腿蘑2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食用菌新秀“鸡腿蘑201”的高产栽培技术

暂无描述 1 回答 ·  0 关注
共1个回答
鸡腿蘑201 是由野生菇体组织分离育成的新品种,经栽培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40%。

一、 鸡腿蘑201 的生物特性

鸡腿蘑201 是一种草腐土生菌类,属中温偏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3~3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4~26摄氏度;子实体生长温度为8~30摄氏度,出菇最适温度为16~24摄氏度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以65%左右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定的光照,在微弱的散射光下出菇,子实体生长粗壮菌丝生长阶段需要少带氧气,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菌丝生长时pH值在4~9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5~75。子实体的发育和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

二、栽培技术

1.料源:

①食用菌生产废料。利用方法:将栽培过金针菇、平菇、木耳等的废料脱袋捣碎,在阳光下暴晒2~3天,再添加30%的玉米芯粉或稻草。

②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木屑、稻草、麦秆、猪牛粪、麸皮、米糠等,晒干保存。

2.培养料配方:

①食用菌废料20kg,麸皮10kg,棉籽壳或秸秆20kg,石灰1.5~2kg。

②稻草、麦秆、玉米秸、杂草等粉碎,每50kg干料加麸皮5kg,玉米粉2.5kg,尿素0.25kg,石灰1.5~2kg,过磷酸钙1kg。

③玉米芯45%,尿素0.5%~1%,石灰粉3%,麸皮10%,豆秸粉40%,尿素1%。以上各配方都可按混合料重量的20%加入牲畜粪,效果更佳,各配方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70%。

3.栽培方法:将各种配方拌好后,堆成高1m,长度不限的料堆,在料堆上打儿个从料面至堆底的透气洞。当温度升高至50摄氏度以上时维持12小时后翻堆。待温度再升到60摄氏度后又维持12小时,再翻堆,前后翻3次,即可装袋。熟料生产的方法是将装好的料袋放入锅内常压灭菌4~6小时,降温到30摄氏度以下接种,用种景10%,可使用开放式接种。袋温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一般20天左右菌丝长满料袋。将长满菌丝的菌袋脱去薄膜,进行棚内畦床覆土栽培。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挖深10~20cm、宽100~155cm、长度不限的畦床,南北向,周围挖好排水沟,床底要求平整,撒少量石灰消毒。然后将脱袋后的菌棒横放排列于畦床上,棒间留3~5cm的空隙,用肥土盖满再经过15~20天,有白色菇原基出现,此时要经常喷水,提高棚内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同时调节棚内温度为12~24摄氏度,每天要通风换气。

三、采收

菇体生长成熟后,一般掌握在菇体结实不中空,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开始松动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菇柄下部轻轻扭动,即可拔起。丛生菇采收时,应尽量不碰伤小菇。采收后清理床面补土喷水,盖膜养菌,促进现蕾出菇,一般可采收2~4次。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