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吃海鲜,但也有不少人爱河鲜。众所周知,河鲜长在淡水里,而海鲜长在咸海里。常见的河鲜有甲鱼、黄沉鱼、毛蟹、河虾、竹筒虾、虹鳟鱼、塘鱼、田螺、漕虾、黄鱼、凤尾鱼、黄眉头、打鼓虾等等。
每到到了开春,正是渔民的丰收时节。因为经过整个冬季清冽河水的荡涤,河鱼吐故纳新,体内污物代谢殆尽,正所谓河鲜正是3月好。到了这个季节,必须要品尝的水产有漕虾、黄眉头、黄鱼,尤其是漕虾和黄鱼。此时用作刺身,更能享其鲜,啖其味。
在享受美食的同事,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顾虑:河鲜虽好,可听说里边存在着大量的寄生虫。那么,腌制、爆炒等一般的烹饪方法能不能除掉它们呢?这些寄生虫吃下去对身体有多大害处?
河鲜携带寄生虫不可避免
许多朋友认为,自己购买的河鲜均来源于正规集市,其产品质量有保证,其中应该不含有寄生虫。其实,很多淡水贝类、鱼类、虾蟹是寄生虫的天然宿主,即使在较为洁净的养殖环境中,这些河鲜体内也不可避免的携带有寄生虫。
比如说“华支睾吸虫”,水产品调查报告显示,广东深圳市售的鲩鱼携带该寄生虫的概率为75.7%,其余的淡水鱼平均携带率也达到16.0%~40.2%。淡水螺类、野生池塘中的鱼类,携带华支睾吸虫的比例更高。
如此看来,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食用河鲜产品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寄生虫,生吃要谨慎。
显微镜下的华支睾吸虫
腌制、爆炒、烧烤否杀死寄生虫?
喜爱生吃河鲜的朋友并不占大多数,但腌制、爆炒、烧烤还是相当流行的烹饪方法。这些办法到底能不能杀死寄生虫呢?
实际上,寄生虫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还拿华支睾吸虫来举例,存在于厚度为1毫米鱼片中的虫体,在食醋中能够存活2小时,酱油中5小时,50℃~60℃的热水中15秒,90℃的热水中数秒钟死亡。
对于比较大的肉块,特别是整个烹饪的螺类、鱼类来说,爆炒、烧烤、滚烫等办法常常因为肉片过厚,而导致内部温度不够、时间不足,并不能杀死所有的寄生虫。对于酱醋腌制、白酒腌制来说,杀死寄生虫就更困难了。
所以说,唯有水煮、蒸汽烹饪数分钟以上,河鲜才可以安全食用。
X片中钙化的寄生虫
寄生虫是否危害健康
寄生虫也有自己的“喜好”,有些通过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肉类传播,有些通过而人体。也有这样一类寄生虫喜爱寄生在淡水鱼、淡水螺、虾蟹和淡水贝类体内,它们就是通常所说的“吸虫”。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它们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寄生在肝脏的管道中,阻塞肝管,造成胆管炎、结石、。可能表现为、、厌油,甚至等肝脏受损的表现。
布氏姜片吸虫,它的特点在于,除了淡水生动物,这些寄生虫也能随着菱角、荸荠、茭白等淡水植物传播。它们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胃中,造成、排便稀薄而臭、等,甚至发生。
肝片形吸虫,同华支睾吸虫十分类似,肝片吸虫进入人体后也寄生在肝脏、胆管中。不同的是,肝片形吸虫在组织中的移动多造成较为剧烈的异性,如、、等变态反应,持续2周~4周,随即进入相似的慢性肝脏损害期。
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它们因成虫主要寄生在肺部而得名。起初,进入人体的并殖吸虫穿过移行,沿途产生和窦道,造成、等不适,终定殖于肺部的成虫可能引起、、咯痰等,造成、、等。
吃河鲜注意事项
既然寄生虫这么恐怖,那么河鲜还敢吃吗?其实,只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河鲜还是安全的。
,不吃野外捕的、路边摊卖的。正如上边说到,野生池塘中的产品携带寄生虫的概率几乎,更重要的是,这些食物种类不能确定,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检疫检查,可能携带一些致病性强、毒性大的病原体,或者其本身就是有毒的。
第二,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对于河鲜,尽量选择煮熟、蒸透的办法,不吃或少吃爆炒、熏蒸、腌制甚至生的河鲜产品。
第三,小朋友需特别谨慎。上边提到的寄生虫可引起身体不适,但并不严重,只要及时,一般问题不大。而儿童因其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可能有强烈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小朋友选用此类食品要谨慎。
第四,留心身体变化。经常吃此类食品、具有特殊饮食习惯的朋友,要特别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体温、胃口、排便、眼白的颜色、是不是等等这些胃、肝脏、肺部,有异常时及时就医,千万不能拖延。
后是小编的总结时间,河鲜虽好,可是河鲜里存在着大量的寄生虫,没有相关检验检疫报告的河鲜不建议生吃;炒、烧烤、滚烫等办法并不能杀死所有的寄生虫,唯有水煮、蒸汽烹饪数分钟以上的河鲜才可以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