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发酵温度与质构的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酸奶发酵温度与质构的问题

大侠们,为什么37℃过夜发酵的酸奶的质构比43℃4h的更好些呢?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7 回答 ·  4 关注
共7个回答
长时间发酵有利于胞外酶的产生
  0 0
因为37℃是嗜热链球菌生长的最适温度,42-43℃是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37℃嗜热链球菌生长大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球菌主要产胞外多糖,产生一定黏度,使酸奶质地细腻,此时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比较缓慢,变性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结合的速度也缓慢,没有形成较大的颗粒,相对来说降低酸奶颗粒感,质地比较爽滑;而45℃球菌与杆菌速度差不多,杆菌产酸速度比37℃快,自然形成的酪蛋白胶粒比较大,酸奶质地相对来说就会比37℃粗糙。
  0 0
有专门的论文说这个问题,好像是温度低,酪蛋白聚集作用的时间更充分之类的
  0 0
研一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酸奶,天天喝的快吐了
  0 0
43℃4小时产酸还不够吧?
  0 0
时间长,菌种产物多,蛋白质和脂肪变化也充分
  0 0
蛋白凝固的差异,低温长时,蛋白凝固的更彻底,并且锁水性比高温的要好很多。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