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修改公司文件,关于
食品的新包装的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的验证遇到了问题。前期我们公司对于新的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认可会开展保质期实验。方法为将一定数量实验样与对比样包材正常品同时灌装后将产品放入在4度、室温、36度、55度下保温6个月。然后分别在第1周、2周、3周、4周、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对产品开展感官三角品评,观察试验样与对比样感官有无明显差异;并检测试验样与对比样的理化指标。最近,领导提出这样做不合理,开展6个月后不能只检测理化指标与口味。建议应开展迁移测试。但目前并无对新内涂接触
饮料产品几个月后的迁移测试标准,都是直接拿涂料开展测试。公司同事提供了一个
可口可乐使用PPG新内涂的认可方法,详见附见。主要包括6个月的产品感官品评、重金属析出、灭菌测试、迁移率测定、CO2下降量和溶剂残留等。但没有详细的实验方法。最近看了一下关于食品保质期试验的方法,觉得我们的保质期试验的温度和时间的选择都有些问题。查看资料,5度、25度、30、35、40、37度是常选的保质期温度,通常不少于两个温度,并以5度产品为对照。时间选择上一个月一次检测?想问一下大家公司对于新直接接触包装材料有开展保质期测试吗?有没有相关的试验方法供参考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