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县级市,公司要在当地投资建一个农业产业链项目,我负责其中的一个项目建设。按照流程,先和当地的招商办取得联系,达成投资意向,交保证金,然后和某工业园区负责人去选厂址。找啊找啊找,终于找到理想的土地。接着,和当地工业园洽谈优惠政策,例如建设初期的土地测绘费用、征地补偿价格、工厂的三通一平,建设期的捆绑优惠政策、证件办理绿色通道等。政府全答应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出现了。 1、 地有了,在当地属于集体用地,征地补偿15%归租种的百姓,85%归地方财政收入,老百姓不干,认为补偿款太少。只要公司施工,百姓就去阻挠,村干部做工作也不行,工期停工。网上报道的村民捍卫土地的事情,估计和我遇到的差不多。 2、办理证件:你到发改委申请项目立项、备案,发改委要求你先办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然后到环保局去申请办理,结果被告知,企业要做环评,必须先在发改委立项备案,发改委确认后才做环评。然后就是两个部门协调,发改委局长说必须有环评,环保局说必须先立项,两个部门谁也不叼谁。3、和政府打交道办事难的问题:政府大院,一个科室五六个人,聊天的,上网看股票的,玩扑克的,这些办事猿,一般都是小
虾米,做不得主。你找他们只能打听XX局长在哪,然后直接找局长。找局长办事,要么你得早上9点之前去,要么先打电话预约,否则,三五天看不到人。找局长办事,局长了解情况后先给你一通讲政策、讲流程,然后告诉你XX环节得先找哪个办。然后你去了,发现不是那回事。(局长先生,您能专业点吗?为什么部门之间的事情总踢来踢去的呢,就不能一口气把问题说清楚?),局长是讲宏观的,真正申请办事儿的,得找下面的科室科长。都说猿类待遇不好,按照我这几天跑政府办事儿的经历和亲眼所见,天朝如果不改革,养这些玩艺儿为人民服务算是狠到家了!招商引资的时候是一个样,如果不表示表示,后期一但投资,办事儿那个难哦。唉!拥有一份猿类的工作,你可能后悔几十年,如果没有一份猿类的工作,你可能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