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应对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10人参与回答
-
主要是钠含量难以计算
-
,食品保健品原料高级销售代表
2018-07-23回答
我们公司几年前按照美国FDA规定做过营养标签,内销的也打上了,在市场上工商总是找麻烦,他们认为数据不相同就是欺骗消费者,总要解释,后来我们就删掉了。看来现在又要标了。我觉得中国的执法者尤其应该加强对标准法规的学习理解,特别是工商整天为些芝麻大的事处罚企业,有些纯粹是对法规标准理解有偏差,企业整天忙于应付都焦头烂额了,浓汤宝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
相同的产品还是送去检测一下的好。我们现在都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将样品送检,不过费用太贵。感谢楼主的分享。
-
我们一直以来都有帮客户检测营养标签,国内流通的产品,只需要检测“1+4”,费用相对较低,如果有需要的聊聊,不一定是找我送检。计算,或者修约,我都可以免费帮各位完成。
-
通常我们是送样进行检验,然后再据此计算出其的营养标签的。这样我们一直做出口产品都如此的。现在在内销产品上,就一直在延用了。
-
又有新标准,又要改----N久之前版本的包装材料还有啊-----
-
还有个办法,等大企业做完后根据他们的做参考调整一下!
-
从2006年我们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我们单位基本上是检测加上计算
-
中国食品营养成分表有2010版的吗?
-
很多时候,我觉得监管部门应该综合考虑一下。对于营养标签的标识,我觉得首先检测标准和检测机构要跟上步伐,不要到时候我们送去检测,结果没有检测标准/方法,或者是全国就少数几个检测机构具备检测某指标的仪器设备!不要再次出现为了满足某元素的含量再出现第二种“三聚氰胺”,第三种“三聚氰胺”或者是变异的三聚氰胺!? ?最近听同事说,我们的产品送去检测了一下,结果检测出来的产品和我们自己计算的相差甚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