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翻起了多年前苏泊尔的锰超标质量门事件,进而进行对
食品接触面不锈钢材质大概研究了一下。现在谈起食品级不锈钢,大家都想到的是304,现实中使用的情况也的确如此,估计绝大多数规范的企业用的都是304材质的,当然使用316的土豪企业另当别论。但304的标准和食品级不锈钢并不能画上等号,如果按照最新的国标4806规定,迁移物指标符合要求且使用奥氏体或铁素体,就符合材质指标。大家应该都知道201也是属于奥氏体,与304最大的区别是锰含量的不一样,锰含量比304高得多,但迁移物指标上没有锰的指标,而国标只对迁移物指标并没有对实际材质含量指标作规定,如果不考虑实用性能,这样的话201用作食品级不锈钢在法规上是否合法合规?请各位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