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在目前的市场上出现太多抢注知名度较高商标、恶意攀附他人商标声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占有公共资源、反复抢注、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等商标恶意抢注的行为。在此之前,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相关负责人已表示,针对现今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日趋专业化、规模化的形势,商标局将通过优化审查分文流程,对所有典型恶意申请类型及相关的案例进行汇总、梳理。在审查环节中,对所有认定具备明显的主观恶意的商标申请注册从严审查,主动予以驳回。 而在近几年,恶意抢注注册商标的行为从未得到过有效限制,现已成为相关企业品牌经营道路上的一道无法攀登的隐形山峰。商标恶意抢注的认定条件是他人有在先的权利存在,且商标注册人对此明知,并抢注者心怀恶意,才抢先申请注册商标。在通常情况中,商标恶意抢注可包括如下三种行为: 一:将他人已投入使用却未注册的商标抢先注册,并使用在类似或相同的商品及服务上,以利用他人在该商品或服务中已建立的消费者信任。 二:将他人的知名或驰名商标申请注册在与原商标不同的商品及服务上,以引导消费者将其商品与该知名或驰名商标所代表的信誉联系起来。 三:将名人的姓名、知名艺术形象或著名企业的名称抢先注册为商标,从而诱使消费者将其商品与这些名人的姓名、知名艺术形象或著名企业的名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