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
卫生标准的规定,很多增塑剂都是可以在塑料包装材料中加入的,卫生部公告(禁止塑化剂)中禁止在食品添加的17种增塑剂几乎全部都可以在这个标准中找到,只是有使用的限量要求,但最多的添加量可达到40%,尤其在PVC材质中适用范围更广,大多明确限定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容器”的使用,或者不能加热,但普通人在使用中会注意这些吗?像我们的餐盒、糕点托甚至保鲜袋
保鲜膜,的确是有点危险。据有关专家说,如果是完全用新料生产塑料包装的话,不加入增塑剂也可以正常生产,而使用回收原料的话是一定要加的,但是增塑剂应该明显比塑胶粒子便宜吧,所以可能就是用新料做的厂家也会“适量”、“合法”地加入一定量。不知道这个加入超量的话怎么在检验中体现出来,是蒸发残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