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剂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谈到漂白剂可能会先想到被用作漂白衣裳、消除污渍和消度等,但是它不仅仅应用在日化中,在食品工业中也广泛应用。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一些化学物品,透过氧化反应以达至漂白物品的功用,而把一些物品漂白即把它的颜色去除或变淡。
应用于食品的漂白剂主要有两种:还原型漂白剂和氧化型漂白剂。常用的还原性漂白剂有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和硫黄。还原型漂白剂主要是通过其中二氧化硫成分的还原作用,使果蔬中的色素成分分解或褪色;氧化型漂白剂是通过本身的氧化作用破坏着色物质或发色基团,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除了具有改善食品色泽的作用外,有些漂白剂还有钝化生物酶活性和抑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可以起到控制酶促褐变及抑菌等作用。
常见的漂白剂
硫磺
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磺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能挥发。硫磺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硫磺作为易燃固体,燃烧直接产生二氧化硫,起到漂白、保鲜防腐的作用,是物品颜色白亮、鲜艳。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硫磺只允许使用在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粉丝、粉条和食糖等食品的熏蒸。最大使用量根据不同食品(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为0.1-0.4g/kg,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面食制品。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由硫酸或酸性硫酸盐电解氧化,再水解而得。过氧化氢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无臭或略带刺激性臭味,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消毒、杀菌和漂白等功能。常用作氧化剂,丝、毛、象牙等的漂白剂,还用作火箭燃料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食品级的过氧化氢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不能直接用于食品中,食品成品及保健食品中不得有过氧化氢残留。
漂白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漂白剂是通过还原等化学作用消耗食品中的氧,破坏、抑制食品氧化酶活性和食品的发色因素,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具有抑菌等多种作用,使食品褐变色素褪色或免于褐变,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氧化漂白剂除了作为面粉处理剂的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氯等少数品种外,实际应用很少。至于像过氧化氢,我国仅许可在某些地区用于生牛乳保鲜、袋装豆腐干外,不作氧化漂白剂使用。我国允许使用的漂白剂有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硫磺、二氧化氯等7种,其中硫磺仅限于蜜饯、干果、干菜、粉丝 、食糖的熏蒸,并有明确的使用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