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成功防控了病虫害。但同时,由于农药的使用,也给农产品、植株体、农田生长环境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污染和危害。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超过300万,以农药防治为主要防治手段的面积超过30亿hm2。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超过20%。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人畜使用的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已经给人畜的生存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危害。
为了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支持安全生产的政策。同时,加强科研研发新的更安全的生产技术和农药降解技术。酶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它们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能催化、转移、分解特定的成分。因此,通过寻找对某些特定元素具有定向催化、转移的酶,可以有效的分解、转化农药成分。以多种近似酶的集合,利用酶的稳定转移、高效、不需要碳源能耐受恶劣环境,可以制成能降解多种农药成分的产品。
试验用酶制剂为威海市战氏生物转换酶制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由战氏生物转化酶制成的液体。水稻品种为目前四川省水稻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试验采用主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的使用时期:A1,返青期;A2,抽穗期;A3,灌浆期;A4,CK;A5,返青期+抽穗期;A6,返青期+灌浆期;A7,抽穗期+灌浆期;A8,返青期+抽穗期+灌浆期。副处理为品种:宜香优2115(B1)和川优6203(B2)。
品种和酶制剂施用时期对稻米农残的影响
该酶制剂降低农残有效,但不够好,品种间农残降解效果的差异较小
使用1次酶制剂的A1、A2、A3处理中,4次重复的样本中有3次甚至4次重复都有农残检出;使用2次酶制剂的A5、A6、A7处理中,有1次重复没有农残检出;使用3次酶制剂的A8处理有2次重复没有农残检出。宜香优2115川优6203的农残降解效应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使用3次的处理效果好于使用2次的处理,只使用1次的处理效果较差。试验两个品种4次重复且分别在广汉、崇州两地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但是对于农残的降低都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在使用2次、3次的处理中,有1-2个样本农残未检出。研究认为,这可能与该酶制剂使用量不足有关需要加大使用量。
对杀虫剂的降解效果较好,对杀菌剂的降解效果次之
该酶制剂对杀虫剂的降解效果较好,但对杀菌剂的效果要差一些。三唑磷、毒死蜱未检出,噻虫嗪有部分检出,腐霉利和丙环唑多数检出,且多数样本中丙环唑残留量超过0.05mykgo分析认为,这可能与丙环唑使用时间较晚有关,试验中由于天气和病害发生原因,于8月17日才喷施丙环唑,而9月4日试验水稻即收获。
酶制剂的使用对不同品种稻米农残的影响
该酶制剂的降解作用具有剂量效应,用量越大降解作用越强
酶制剂用量达到9000ml/hm2时,4个品种4次重复全部没有农残检出。随着使用量的降低,农残降解的效果降低。使用量降低到5400ml/hm2时,参试品种中有2个品种有农残检出。使用量降低到2700mL/hm2时,参试品种均有农残检出。
不同品种对酶制剂的用量反应存在差异
对不同品种而言,酶制剂使用量达到9000ml/hm2时,所有品种稻米农残未检出。但随着使用量的降低,一些品种稻米有农残检出,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德优4727、川优6203在酶制剂用量达到5400ml/hm2时未检出,但使用量再降低,即有农残检出;而宜香2115、F优498在酶制剂使用量达到9000m/hm2时,才能达到农残未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