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酸奶直投发酵,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求助:酸奶直投发酵,发酵时间过长

向各位大侠请教。我厂最近使用了一支新的直投发酵剂发酵无任何添加的纯酸奶。生产中按产品规格书室温活化半个小时后直投,产量5吨,温度42度。结果7个小时酸度从15.5涨到18,12个小时后是41,一直到15个小时才达到100。与规格书中6-7个小时的发酵时间差距太大。考虑菌种活力、原料奶、投料过程问题。1.供应商说菌种是大包分装的,发到其他工厂的都没有问题;2.原料奶我们入厂用其他菌种小样发酵没有问题;3.投料时说直投菌种在打奶1/3加入才好,菌种室温活化半个小时太长,再搅拌对菌种不良刺激,生长缓慢。现在因为当时没有做同步小样发酵,所以菌种活力不得而知。第二点说明原料奶没有问题,第三点我们一直是这么操作的,也用这家的其他菌种,并未出现此问题,我觉得即使有,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那问题到底出在哪?请各位大侠帮忙分析,不甚感激 展开全部∨ 11 回答 ·  5 关注
共11个回答
就生产了一次,发酵温度是当场接出来测的,发酵温度没有问题。菌种按规格书要求是室温半个小时,温度也就20多度,检测没有问题,前面7个小时酸度无变化,到后面才开始变酸的,罐里的奶指标稳定,没有进水,否则最后也不会发酵好,最后成品状态很好,就是发酵时间长。
  0 0
投量我们是按照此菌种在其他工厂生产的投料量添加的,其他工厂发酵时间是7小时。我们一度怀疑投错罐,但是生产时就这一罐是有奶的,其余空罐未生产,因为是中试,大家都盯着,也没有发现其他罐有投料痕迹。我们现在还考虑菌种活力问题,但是没有做同步发酵小样,所以不得而知,这是一个教训。我们是打完奶再投的,搅拌是25rpm/min,15min,这个可能对搅拌均匀有影响,我们的发酵罐是5吨的,以前反复试过打奶中间投料和打奶结束投料的,没有差异,当然这个因素不能排除。确实得多发酵几次再看看。另外,我们一般活化菌种是从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半小时,过去没有遇到问题,这次不知道是不是与活化有关,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呢?谢谢!
  0 0
原料奶验收时做过发酵,用的原有菌种,不是新菌种,发酵状态正常
  0 0
前面时间长,发酵酸度慢,后面酸度增长快;1一种情况是投量不够,这个可能性大一些,不过但时间也太长了2.菌落增长太慢,如果是受到抑制一般不会发酵到终点,你这个发酵到了终点,应该没有抑制3.菌种添加后是否搅拌均匀,这也很关键4.发酵一次看不出问题,有多的发酵次数才行5.发酵产品是注重细节的一个工作流程,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好的解决办法。以上是我的一些知识点,仅供参考
  0 0
可以做个镜检看一下球杆比,但是仅使用一次不具有代表性发酵后粘度不高,后酸能力强,可能是杆多球少。但是杆多理论上应该发酵快
  0 0
室温活化半小时是没问题的;时间上看是推迟了一倍多一点,前半段发较慢后半段快,我感觉菌种生长在前半段受到了影响,没有其他原因有可能是菌种少了很多,另外你查查噬菌体,在清洗卫生各个环节加强一下,菌种公司应该有替换菌种的;你在看看成品在各方面是否有不同的地方,去反推发酵的正常与否,菌种公司参与一下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不能都靠菌种公司!
  0 0
遇到过类似问题,当时是牛奶本身出了问题,酸度一直上不去,粘度差,明明8小时的,最后到12小时才刚刚达到酸度标准
  0 0
我做酸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两点要注意,1、要确认发酵温度是不是42度,这个很关键,要取样自己测。2、注意激活菌种的操作步骤,有没有温度过高,使得部分菌种失去活性。
  0 0
牛奶原料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原料本身有缓冲盐类,那么初期的ph值变化不会很大。
  0 0
这种发酵异常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就这一次发酵异常还是多次。其次是酸度检测有没有问题,比如检测操作错误,试剂出现错误,取样是不是有代表性。再说发酵过程中,温度有没有波动,外界环境温度有没有异常波动,发酵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异常比如进水等,因为只有酸度无法判断,你可以结合粘度判断。等等,这种发酵异常的很不好分析原因,影响因素太多。
  0 0
可以做个镜检看一下球杆比,但是仅使用一次不具有代表性
  0 0
相关问题
50t/d黄酒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4个回答
山梨糖醇糖浆和乳酸钠做微生物检测吗? 2个回答
营养强化奶粉与特殊膳食奶粉的区分 9个回答
乳清蛋白粉属于食品还是特殊膳食 12个回答
ISO 9874:2006 牛奶 总磷含量的测定 分子吸收光谱法 1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