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愿讲我便听,食品研发工程师
2018-07-24回答
个人觉得,这些有害物质,在食品中,都应该有一个最低的限量限制。当然,最低限量指标同一个物质应该也分为2-3档,每天摄入量越多的,要求就越高
-
ajia20,食品安全专员
2018-07-24回答
去年一刀切的做法是因为临时限量的管理措施,当时出台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临时了一年还没点动静就有问题了。
-
肯定不合理,一些特定食品由于塑化剂的溶解性不一样,一刀切的标准肯定不行,比如水里,哪有多少的塑化剂类含量啊。卫生部去年制定一律标准的时候,还知道把食品用香精香料的限量提高到60mg/kg呢,为嘛在其他的食品上,一年了还没点动静,明显的在塑料制品大规模的在食品工业中出现的今天,要碗面避免塑化剂在食品中出现是不可能的事情。
-
标准跟不上啊,任何检测项目在不同的食品中都不同,分开制定标准肯定是最科学的,但速度太慢,程序太多,修改的程序也多,即然这样慢点也就不奇怪了。
-
酒乃鱼,FSMA食品审核员
2018-07-24回答
起码毒理学评价程序上不是这样要求的。
-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际上就属于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根本起不到控制食品安全的目的呀。
-
标准缺失、监管缺位,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
-
这就是所谓的暴露水平的问题,不是每种食品都存在同样的风险。合理性、科学性都有问题呀。
-
个人觉得,规定的是食品中的含量,并非塑料的迁移什么的。无论你是酒还是矿泉水,还是面包中,含量超过规定,请问你自己吃的放心不放心?你儿子+媳妇、孙子+媳妇吃的放心不放心?塑化剂被吸收后分解掉?这么厉害的解毒水平哦。还是一直残留.....而且塑化剂在酒中,真的不可控制吗?谁叫嚷着无法控制的?规定出来了,就参照规定严格执行,如果你企业真的严格执行了,哪儿来的塑化剂?自己都说不可能溶出那么多,那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溶出率那么高,还不换管道,是不是恶意而为之?你那么说迁移,塑料制品厂直接断你供应,你裸卖去吧如果原料、工艺严格执行了,哪儿来的那么有毒有害物质?要不是工厂黑心造假、赚黑心暴利、昧着良心以次充好,老百姓哪儿来的愤怒?所以:不要觉得很无辜,酒厂老板以前也喝过三鹿,也吃过瘦肉精,说不定也吃过染色馒头。MD,这年头,爷喝的不是酒鬼,爷喝的都是塑化剂...
-
一个只有少数受众的白酒与一个天天都在喝的纯净水;一个少数人每天只有少量摄入的白酒与天天大量摄入的面包,一个溶解塑化剂能力很强的白酒与一个难溶塑化剂的矿泉水,这一些食品,都按照一个塑化剂的检出限值,这么众多的食品,这样的规定是科学合理、是合适的吗?
-
源头不控制,食品企业很无奈呀。
-
大漠孤烟,食品生产工程师
2018-07-24回答
这就是所谓的暴露水平的问题,不是每种食品都存在同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