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都倡导有机生活,提倡的生活品质,食品安全与健康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而每个家庭厨房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味精,也没能摆脱食品安全问题,“味精有毒论”在成千上万个厨房里流传着,困扰着无数只正伸向调味罐的手,到底该不该放味精呢?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被定为“增味剂”。通常有人说味精“有毒”,实际上是认为谷氨酸钠“有毒”。
什么是谷氨酸钠?其实就是谷氨酸和钠形成的盐。谷氨酸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中的氨基酸,人体可以自产,是人脑神经之间交流的“信使”;钠,人体的元素,吃过食盐的都知道。这两种物质结合起来,就能让人感到鲜味。谷氨酸钠可以用甘蔗、甜菜、淀粉等为原料,通过细菌活动来大量生产,也可以从酵母中提取。此外,海带、蘑菇、西红柿、豆类、肉类等食物天然地也含有谷氨酸钠。从上世纪初在日本开始商业化量产,人类至今已用谷氨酸钠调了100多年的鲜味。
如果上述都不足以还谷氨酸钠清白,就再看看我国标准。食品添加剂一般都会被限制用量,可对于谷氨酸钠,我国现行标准却说“所有食品皆可按需要使用”,“翻译”过来就是“放心用”。其实早在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就已为谷氨酸钠正名,取消14年前作出的日摄入量规定(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20毫克),并允许未满12周的婴儿服用。从此,联合国决定不再就谷氨酸钠摄入量做调查,因为经过多年研究,其安全性无疑,被列入了食品添加剂“”级别。
再举个的例子,有相关实验数据指出,给小白鼠口服谷氨酸钠的LD50(半数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6.2克,如果把这个结果推及到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年人,就是一口气吃掉一包一斤装的味精也没事(虽然感觉相当糟糕)。值得一提的是,小白鼠口服食盐的LD50是每千克体重5.25克,一个成年人一次吃掉一斤盐,可比等量的味精危险。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正常的摄入量根本不会如此夸张,可见要吃味精吃成“”实在太难。
从提倡健康饮食的角度而言,推荐每人每日味精的摄入量应当控制在6克以下,可实际控制不住也不必太纠结。与其担心味精吃太多,还不如先留神食盐,同样以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显然吃盐超标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