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参提取物的分析方法
薄层鉴别方法
供试液的制备:取人参粉末1g或人参提取物适量,加氯仿4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h,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溶剂,加0.5ml拌匀湿润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min,吸取上清液,加氨试液3倍量,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人参皂苷Rb1、Re、Rg1,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厚0.5mm)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数分钟,分别置日光及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2 人参提取物的药材质量鉴定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的为“山参”,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2.1 性状鉴别
生晒参根呈纺缍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0.5cm,多拘挛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呈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及放状裂隙。气香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上部有明显的细密螺旋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2.2 显微鉴别
横切面的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的木栓细胞,其内侧有数列栓内层细胞。韧皮部外侧射线中常有径向的裂隙,并可见颓废筛管组织,韧皮中内侧细胞较小而排列紧密。每个韧皮束中有树脂道3~5个径向稀疏排列成一行,整个主根树脂道稀疏环列成3~5层,树脂道内含金黄色或棕黄色树脂团块,周围有数个分泌细胞环绕。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木质部狭窄。导管多成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本品薄壁细胞中均含有多数细小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栓内层及木薄壁细胞与木射线中。
粉末淡黄色。树脂道碎片,内径34~60~110μm,含金黄色或棕黄色树脂团块;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淀粉粒极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20μm,脐点点状,列隙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导管以网纹、梯纹者较多见,螺纹导管较少,直径17~50μm。如掺有芦头部分,则尚可见细长的木纤维,宽10~18~26μm,壁厚,木化,有多数棱形纹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