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中进纸闷车的原因
问答首页
话题分类
我的首页
消息提醒
食品商务网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食品接触材料
印刷中进纸闷车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暂无描述
1 回答 · 4 关注
共1个回答
Huang,食品检测业务大客户专员
2022-05-26回答
机器在正常印刷时,由于输纸头、前规、拉规、输纸系统及前规检测系统出现故障,几张甚至十几张纸或白纸板,进入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造成骤然停车,称为闷车。
一、一般进纸闷车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输纸头与输纸台板之间,机械双张控制器的进纸滚轮与进纸辊之间间隙没有调节好。一般印刷用纸宽度小于5.5mm的纸过二不过三,大于5.5mm的纸过三不过四。或者光电双张控制器失灵及没有调节到位,造成双张多张。
2.输纸台板前端压纸片高度调节不合适,一般为3张印刷用纸的厚度。
3.前规光电检测失灵:印刷机在正常工作时,如果纸张到达前规是早、迟、歪斜、缺角、卷边、缺纸,光电检测马上命令前规停止摆动,以防纸张再进入滚筒。同时摆动递纸牙张牙不叼纸,机器减速、滚筒离压、着版墨辊抬起、传水辊、墨辊停止摆动。如果电气控制线路失灵就很容易将一叠纸轧入压印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造成闷车。
4.输纸操作人员擅离工作岗位,当输纸异常时没有及时处理,这是产生进纸闷车的常见的原因。
5.在二次印刷时,特别是铜版纸印刷品,由于采用大墨量印刷,虽然有喷粉处理,也极易造成粘连,而操作工在输纸处上纸时,没有做透松纸张处理,容易造成一叠粘连纸轧进机器滚筒里。
6.输纸头及各部件没有调整好,输纸异常,也是容易发生闷车。
7.由于纸堆不平,纸堆下面四周垫平纸堆用的塞木块、拆纸条等物件没有及时处理;随时有可能随纸输到前规处,轧入滚筒,造成闷车。
8.大部分进纸闷车事故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操作工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擅离工作岗位造成的,因此,要加强班组管理。
二、机器进纸闷车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1.如轧进纸少,尽可能用盘车方式解决。
2.如轧进纸较多,只有采用凿掉合压区域的合压物(衬纸、橡皮布、轧入纸)的办法,先将橡皮布,多余纸全部撕掉弄干净,留下合压区域一条合压物。采用螺丝刀将合压区域的纸张,橡皮布一点点凿去。注意不要将压印液筒和橡皮滚筒表面凿毛(花),然后盘车,取出纸张。
在工作中尽可能避免人为闷车事故,加强管理,培养操作工的责任心。
2
0
相关问题
寻塑料行业的实验室质量手册
1个回答
DSC测定淀粉玻璃态转变温度和比热容用时?
5个回答
蛋制品-塑料包装的质量控制关注点:
2个回答
熟食卤制品的真空包装、杀菌问题。
12个回答
14934发酵法灭菌滤纸是什么滤纸?急救
1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
提示
提示信息
确定
取消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