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食品保护协会(IAFP)2010-2013年既定主席、艺康公司副总裁思文森博士日前表示,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采取的管理手段仍相对落后,亟待全面引入食品风险分析体系。 思文森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上表示,全面引入食品风险分析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这一体系在许多欧美国家已经被广泛采用,近两年才刚刚引入中国,它不但能够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监管食品质量;帮助企业树立品牌信誉,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更放心的消费环境。 他指出,中国目前的食物风险与工业化国家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食品原料污染或加工交叉污染、保存不当等。这表明,食物生产销售的各个过程都有可能遭受有害微生物的袭击,这就需要对整个生产销售流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从专业角度找出相应的对策,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风险分析体系。 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在其短短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安全卫生惯例”单纯地强调“勤洗手”“保持地面卫生”等卫生规范。第二次强调“危害分析”,开始注重监测食品生产的各个关键控制点,由此预防最终产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风险分析”被引入食品安全行业,是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