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微生物问题特别严重。大家在分析原因时也是绞尽了脑汁,分析各种产生的原因。 品管部最近也加强了对
食品接触面的检查,尤其是人员的卫生情况,二、三车间是重点。 可是,通过这次检查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可能有的人已经知道了。但是,我还要说一说。 事件是这样的,我把人员的名字给化掉了,用个代号来称呼。车间员工A洗手时按照标准作业流程操作,经常被人嘲笑;车间员工B洗手时走捷径,洗手时,直接往
消毒液里一沾,然后再往围裙上一抹,完事儿。这天,化验员进车间取样,员工B一看,趁化验员不注意,赶紧把手伸进了热水
消毒槽里(戴着手套,不过那个烫劲儿,也真能挺)一沾,接着伸进消毒液槽里猛劲泡,那是老认真了。 不出所料,过了一会儿,化验员果然找到了他,还有员工A。员工A被充满自信的员工B嘲弄了。 车间员工C是老员工了,洗手消毒时那就是一个快,往消毒液里一插,一带,一抹,连围裙都完成了消毒,那动作潇洒、连贯,成了工作小组里人人敬仰的大侠。这样的大侠哪能逃得了化验员的眼睛。 过了两天结果出来了,谁是胜利者,自然是员工A。化验结果呈阴性,另两位全部是阳性。 为什么呢?员工A按照工厂制定的标准作业流程洗手消毒,那个流程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是经过证明的可靠的;而员工B、C走捷径,自然会出现问题的。 通过这个事件也说明,我们工厂的一部分人总是存在走捷径的心理,说白了就是不按照标准作业流程工作(或者说规章制度)。后果呢,就是工作结果与标准不符合,造成不合格,劳动时间加长,产品成本上升,顾客满意度下降,工厂效益下滑,个人的利益无法保障。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人人都要自问,是不是按照作业标准干活了,我到底熟不熟悉标准作业流程,我要干的活是否明白咋干;我们的管理人员更要自问,今天安排的工作,是否明确了工作流程和要求,是否每个人都清楚该怎么干等。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管理能力的体现,不要耍嘴皮子,拿出真功夫来。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我要说,“作业标准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我们的企业才会真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