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都是有风险的——一直跟做食品的同行说这句话,意思是,不管你对自己的产品多么有信心,都存在抽检不合格的可能。最近,一个小糕点厂,做最简单的面包、蛋糕,在去年国抽中,被抽检了同一天生产的两个产品,结果有一个产品的酸价超标(结果应该是9点几)。另一个是2.5,合格;检验报告显示:标称生产日期是*月9日,抽样日期是*月10 日,到样日期是*月12日,报告签发的日期,合格与不合格的相差较多,不合格产品的报告是一个月后签发的,合格的则是两个月之后才签发。检测项目是全项,包括了沙门氏菌,金葡。企业的反应:1.同一天,差不多同一原料生产的两种产品,结果相差太多,表示怀疑;2.抽样时天气较热,抽样人员将样品放置在小车的后备箱内,企业当时就向抽样人员提出异议,表示这样是否符合产品贮存条件;3.要求复检。4.抽取该批产品的主要原料
小麦粉和
食用油,送检,酸价合格。回复:1.理由不成立; 2.要求企业提供证据;3.样品超出保质期,不得复检。4.原料合格不能代表加工后产品合格。后续:企业不断找监管部门申诉,案子一直拖着没处理。最近,最终处理结果出来了,按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处罚,5W起。并向企业说明了一些情况:1.向上级反映了企业的诉求,上级要求提供取样过程中,样品存放不合理及当时提出异议的证据,提不出证据,不采信企业说法。2.可能由于此次抽检当地还有其他企业也有产品不合格,当地监管部门组织了一个调查组,到
检测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为检测机构那边一切“正常”。但据私下了解的信息,……(这里就不说了,你懂的!)3.企业如果不服,可以上法院。业主的一个亲戚是律师,咨询的结果是:可以提起诉讼,但胜诉可能性小,而且过程漫长,同时还有考虑与当地监管方的关系问题……现在的国抽过程大家都清楚:抽检人员全程录像,拍照,各种的签字盖章确认;检测结果没有几个月出不来。说这个事,并不是想说谁对谁错,而是说明抽样对企业来说有各种不可控的风险,特别是两种不能复检的情况(依据看过,但现在一时找不到了,印象中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不能复检,超出保质期的样品不能复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同时,请大家提提建议,在被抽样时,企业应该注意哪些?是否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