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做了几年品质,主要是针对于出口厂家的原料的供给,当时我们针对于产品质量及判定都有一系列的标准。现在在一家企业做生产管理方面,这家企业的产品是小包装的都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公司生产挺繁忙,公司老板也比较重视质量,但公司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针对品质方面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人员和相关的判定标准。举个例子,假设公司一天机器装袋5万袋产品,但其中可能有几袋产品封口不好,有产品泄漏的情况,或者生产日期印的不清楚,或者组合包装中的产品也许有漏装的情况,又或者有的没有印上生产日期等情况。目前品质为了降低风险,凡是发现一袋或者两袋有以上情况的就判定不合格,不能发货。我认为这种意识很好,但实际过程中不能做到100%符合要求,我认为这种判应肯定不合理,国家应该有专门的抽样标准及判定方法。即使经过品质判定合格的产品也不能保证100%合格,只是我们如何将这种不合格率降到最低。我想问问相关专业人士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国家有没有相关要求?并且产品包装上面也写有如发现漏气或者涨袋是不能食用的,也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另外,如果在市场上遇到漏气、产品日期不清楚或者没有标识生产日期,消费者索赔有没有相关依据,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