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要监控的部门都由矛盾的纠集。不过话说这种矛盾也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按照制度化的要求,部门间的矛盾反而是体制改善的契机,不过像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还是少点为好。在我看来如果被授权处罚权,就不用在意有没有矛盾;如果没被授予处罚权,那就交给有处罚权的人解决矛盾。简单说来品管是独立于原有体制之外的机构,当其他部门都在顺流赶工时品管则逆流滤杂物,无法理解自然会产生抱怨。以水做比喻的话品管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矛盾是水流和逆石间的矛盾,而其他部门间的则是水流间拍起的小浪花,随着大流就过去了。
-
品管的工作应当是服务在先,监督在后。为了共同的质量目标,应当先为生产提供合理的操作规范,不能为了100%保证质量而去要求生产达到根本不能做到的事情,品管提出的问题要让生产觉得确实是必须整改、而且有能力整改的问题,矛盾自然就少很多。
-
矛盾这个词好像不是很恰当吧,品管基本与各部门都会产生一些分歧,所以品管在沟通的工作上都比其他部门多一点,这确实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
-
有难度,很多时候生产的任务赶得不是一般的紧,主管都忙得没时间睡觉。这种时候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品管的监督也相对较严。人家急火烧眉毛了要平心静气坐下来谈,很有难度。我还是认为沟通应该做在平时,没事或者任务不重的时候可以慢慢谈,一旦忙起来就看处理手法和经验了,或者干脆全部按章办,一切问题等闲时再说。
-
我感觉,在外资企业,品控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何确保自己的数据准确无误如何能够预见性控制质量问题如何能够平衡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质检的平衡点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所谓的敌人,都是自己创造的,只有自己部门和别人部门有了利益冲突时,才会有敌人的,如果能够化利益冲突为共同发展,那么矛盾会少很多。
-
是啊,只要沟通工作做得好,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的小矛盾都可以大家坐下来慢慢聊啊。
-
果然是老匠,一针见血!
-
除了生产,应该和采购矛盾较多吧
-
矛盾可能就矛盾在你的原则上。要知道生产认为的质量和品管认为的质量是两回事,生产以前的关注点就在于成本和产量两个,质量的定位是在这两个的基础上。而品管的质量大多是客户提出的要求和对产品更进一步的追求,了解了这两方面的差距,才能在根本上摸清矛盾主体的位置。
-
一般来说,品管与生产、供应部门沟通得比较多,如果大家都能放低心态,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的宗旨都是为了保证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这样的话,很多问题均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