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讨论在食品或
保健食品中用以下:新资源食品(一种过渡期间的普通食品)、药食两用原料以及不能用的中药、真菌(乳杆菌)等。其中国家给的这类辅助的食品原料文件已经够多了。今天加一样,明天改剂量。大家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新”原料,例如抗性糊精(转正的临时工),
葡萄籽提取物(私生子),玛咖(外来和尚),石斛(云游老道士)等。看起都很美,但是我想“外行”的问几句:什么是普通食品原料?那些是食品原料?难道只有那可怜的《中国食物成分表》?这本书太老了。说不清楚许多了。举个例子,猴头菇(罐装),没有猴头菇干货的描述(我知道制定的时候,两广地区多是食用猴头菇罐头)。第二,五常长粒香、江浙香米、
泰国香米是一样的吗?但是只有香大米。更不要说袁隆平的各种超级水稻了。第三,(不讲蘑菇)成分表里也没有什么美国大杏仁、帝王蟹等外来的洋和尚。第四,人家是食物成分表也不是《普通食品原料表》啊,人家是隔壁老王啊。所以有时候为了“创新”找的普通食品原料。有食用历史的“普通食品”还需要证明自己是“普通食品:我是我。为了一点资料翻遍专家伪专家的书,仅仅为了三个字:可食用。有时候运气不好可能还要先当当临时工(新资源原料)。累啊,伐木累啊。其实:与其缘木求鱼的让厂家,研发来证明。莫不如国家就告诉你什么是:普通食品原料,发布一个普通食品原料表。建议:对于新入境的外来食品、小区域研发生产、小区域食用习惯这些食品走个”非常用“普通食品原料进行管理申报。民者,在上所以牧,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在标新立异的时候,是不是有时看看脚下,或回头: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