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政府应确保市场流通产品有一个基本的质量水准

双汇的事情只是中国食品企业的一个小缩影,从双汇的角度来说,他们未必希望收购带瘦肉精的猪,但问题在于,双汇并不是一个拥有较高品牌附加值的高端品牌,他走的就是低价路线。要收购不含瘦肉精的猪可以,规模养猪场很多还是合格的,但一是需要付出较高的收购成本,而是要投入很多的检测费用,还有很多人力。这些加上去以后还有没有今日的双汇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不能要求企业徒增检测费用,现在推行的源头监管,其实是责任推卸,原料卖出来应该就是合格的,不合格政府应该管,原料提供商确保产品合格付出的成本少,什么药有用,什么没有,心知肚明。收购的原料应该抽查合格就好,现在可好,全部压在末端产品生产商头上,只要违禁的都要检,付出了更多的检测成本却得不到好的效果,造成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
3人参与回答
,中药/食品检测员 2018-07-27回答
劣币驱逐良币就是现在食品行业最大的问题,你做好的产品那你就不要做了,你做了好的产品也没人相信你会做那么好。整个食品行业的悲哀
,食品安全专员 2018-07-27回答
是不是可以去查证下,各行业在特定阶段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我觉得:食品经济学还是蛮值得去研究的,不知道国内外做的多不多
,食品检测工程师 2018-07-27回答
中国食品产业链很分散,过程监督很难,政府或者第二方监督时往往也无法获取生产方的详细资料,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食品的产品监督成本相对本身的价值而言很高,并且需要明确检测具体项目时才能有效监督。现状是市场上不含瘦肉精的火腿肠虽然投入更高,但是很难获得更高的售价(高端产品除外,但是高端毕竟是少数),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双汇这样的企业确实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源于其经济承受力和市场盈利双汇这样的大型企业可能还存在去改善的动力,但是像一些小屠宰的做不到产业链覆盖,做不到追溯体系的建立,检测投入也不可能太高,这样的企业根本没有改善的动力,如果严格规范就只能关门,而且中国这样的小屠宰还是很多的,双汇一些分公司的前身就是如此。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