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主要用于棉织物及再生纤维素织物的染色及印花,海藻酸钠以其优异的印花性能一直作为活性染料印花的增稠剂,印花织物的手感较佳,但表观得色量不是很理想。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迫切需要可以替代海藻酸钠的印花糊料。天然改性增稠剂方面,对羧甲基罗望子、羧甲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瓜尔胶等印花增稠剂存在较多的应用缺陷,使印花糊料不容易洗除,造成手感变差。
在决明子多糖中引入亲水性的羧基,以改善决明子胶的水溶性,使其冷水可溶。决明子中含有部分凝胶状的物质,严重影响浆液的透网性,通过提高决明子胶羧甲基化的程度,凝胶物质逐渐减少,大大提高了其透网能力。采用溶媒法合成高取代度的羧甲基决明子胶,测试样品的流变性能及与印花助剂的相容性,发现高取代的羧甲基决明子胶具备代替海藻酸钠作为活性印花糊料的潜质。
羧甲基决明子胶在活性印花中的应用
脱糊率
采用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决明子胶作为印花糊料,调制色浆,所调制的色浆黏度在6000±500mPa·s,共印制三组,测定每一组印花布的脱糊率,取平均值。随着羧甲基决明子胶取代度的增加,活性红、黄、蓝三种印花棉织物的脱糊率不断增大。当取代度达到1.05时,其脱糊率和海藻酸钠的接近。这主要是取代度大,水溶性羧基增多,有利于印花糊料的溶解及洗除。不过所印制的棉织物脱糊率均未超过海藻酸钠,这可能是由于羧甲基决明子胶取代基的均匀度还不及海藻酸钠中羧基的分布均匀度高,且羧甲基决明子胶的成糊效率也低于海藻酸钠。
手感
将海藻酸钠印花棉织物的手感定义为好,将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决明子胶的印花织物与海藻酸钠进行对比。三种活性染料所印制的织物手感均随羧甲基决明子胶取代度的提升逐渐变好,当取代度达到1.05时,手感基本与海藻酸钠相近。羧甲基决明子胶的脱糊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脱糊率越大,表明印花织物上的糊料被清除得越于净,织物手感也越好。印花所用的活性红、黄、蓝均为双活性基染料,低取代的羧甲基决明子胶中有较多的反应性羟基,可以和染料中的活性基团反应,而染料中的另一个活性基团与棉中反应性的羟基反应,从而起到了化学交联剂的作用,导致糊料不易清洗,织物手感差;当取代度升高时,糊料的水溶性增加,易于水洗,同时使染料和糊料反应的阻力变大,且反应性基团也相应减少。因此,高取代的羧甲基决明子胶印花制品手感更好。
表观得色量及渗透性
采用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决明子胶制备活性红、黄、蓝浆料,并对织物进行印花。随着决明子胶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三种活性染料所印制印花品的表观得色量逐渐变大。其主要原因是,低取代羧甲基决明子胶中有较多的反应基团,不利于固色;羧甲基化程度变高后,基团增多,固色时有利于染料上染纤维,故表观得色量随取代度增加逐渐升高;高取代度羧甲基决明子胶糊料所印制样品的表观得色量明显高于海藻酸钠,其原因可能和多糖的超分子结构有关。
随着羧甲基决明子胶取代度的增加,糊料的渗透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势。这可能是因为糊料的渗透性是糊料的假塑性和透网性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假塑性大的糊料结构黏度高,容易剪切变稀,印花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易于向织物内部渗透,透网性好,也利于糊料透过丝网及织物,提高滲透性。低取代的羧甲基决明子胶假塑性大,透网性差;高取代度的羧甲基决明子胶透网性好,假塑性较小。综合两者作用效果,体现为羧甲基决明子胶渗透性能随取代度的增加呈现降低后升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