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场不同于普通农场,有机农场禁止任何化学有毒物质的使用,比如农药和化肥。因此有机农场的土壤选择和肥力管理都很讲究,有机农场选址应该考虑附近是否存在污染源,土壤是否残留有毒物质等多方面因素;并且一般土地必须经过三年的转换期才可生产有机产品,三年期间生产的只能叫做有机转换产品。
1.有机农场土壤的选择
有机农场应选择隔离地区,以避免一般化学栽培喷洒农药之污染。为防止上游之污染源导入灌溉水,有机农场之水源以独立使用为原则。否则应钻深水井,抽水灌溉。以免上游化学农药及肥料成为污染源,而污染有机农场土壤。
同时也要考虑土壤是否残留毒物。基本上,选择一个与外界有天然屏障隔离,有独立水源,且未遭受污染的土地,用来经营有机农场,是省事的办法。但是这样的条件,在国内并不容易找到。退而求其次,则需要建构人为的屏障,例如用高大的绿篱来阻隔外界的污染源,但仍需相当的隔离距离。
隔离不只要注意防止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入侵,也要防止杂草种子、病虫害及有害生物,诸如福寿螺的入侵,所以在入水口及出水口处应设法装置纱网,可以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费用。
在南方经营农场选择土壤,首先应考虑土壤排水等物理性质。南方由于雨水量大集中,往往造成土壤排水不良。长时间处于通气不良情况,作物根系环境恶劣,生育不良,往往造成有机农场之经营困难。所以选择有机农场,应以土壤排水良好为优先考虑。排水较差土壤,可以考虑做为有机水稻生产之用。但严重排水不良土壤,即使种植水稻也不适宜,事先改良排水,才能从事农耕。
近数十年来化学农业的发展,机械化与化学物质之大量投入。土壤贫瘠,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因此造成许多问题,威胁到国家社会之安全与生存。资本主义重视经济效率,农业生产必须大规模的集约经营,否则就无利可图。有机农业事实上是违反此一原则的,它并不依照生产的便利及利润的追求,来生产农产品。配合植物生理,依循自然的生态与法则。
2.有机农场土壤肥力的管理
有机农场应有丰富的有机质回归土壤中,供为土壤生物及有益微生物的粮食。用以丰富土壤微生物相,繁殖微生物族群,增进微生物活性。这些活跃的微生物分泌的胶结物质和菌丝,有助于形成土壤团粒构造。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质化,也有重要的功能。所以充分供应土壤有机质,是有机农场土壤肥培管理的基础。在施用商品化堆肥或有机生资时,应防止重金属及其它污染物质的累积,且应维持适当的土壤ph值。
补充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材料,当然是腐熟的有机质堆肥和绿肥。堆肥和绿肥中除含有机碳源,可以供应土壤微生物充足的食粮外。这些有机质肥料并含有丰富而均衡的氮、磷、盐基以及微量元素,对作物根系的发展以及植株的生育有重要的功能。
堆肥是也是的肥田物质,有机农场应该自己制造堆肥。可用的材料包括残枝落叶、杂草、任何天然纤维物质、茶渣、咖啡渣、菜屑、果皮及厨余,均可以用来制造堆肥。作物残株加上一些动物粪肥充当氮源,添加少量石灰,并加上少许天然林木下土壤,当做微生物来源,调整含水量至60%~70%,堆积一定厚度,在通气情况下,即可制造很好的堆肥。通气良好情况下,腐熟过程的高温,通常也可以消灭有害的病原菌及杂草种子。堆肥可以说是养分均衡的肥田物质。堆肥制造过程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调配,适度氮源的供应,堆积的高度,以及适时翻堆通气,以便好气性菌发挥作用,在良好的腐熟过程中发生高温,以杀灭杂草种子及病原菌。
种植豆科绿肥,在开花期前翻耕入土,可以有效增进土壤肥力。在土壤中养殖蚯蚓更是的方式,蚯蚓以有机物质为食物,将它分解,再以拟粪形式排出,有助于产生土壤团粒构造,改善土壤排水通气性,并提供养分,蚯蚓产生的酵素也可以提高细菌的效率,促成新鲜有机质腐熟及矿质化。许多天然有机物质,包括鱼粉、骨粉、血粉、海藻粉、草木灰、豆粕、腐熟的动物粪肥,都是很好的肥田物质,有助于维持土壤中丰富而均衡的养分供应。
本期关于机农场土壤选择与肥力管理给大家介绍了,有机农场选址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机土壤肥力管理的方法,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并能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