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饮料瓶底部三角型中数字代表着不同材料和使用环境。
“三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是可回收再生利用的意思,与重复使用无关。”省质监局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说,里面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材料,如果制品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则标注的是制品的主要材料。消费者可根据标志辨别材质和使用环境,比如矿泉水瓶,如确保无污染,温度适合,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介绍说: “1”耐热45℃:代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般的矿泉水、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瓶都是用这一材质。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耐热45℃,温度一高容易变形,可能会溶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要直接把开水冲进瓶里。
“2”可耐110℃高温: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之前商场广泛使用的塑料袋、盛清洁沐浴产品的容器等用这种材质,不易清洗,容易滋生细菌。
“3”较少用于装食品:代表PVC(聚氯乙烯),其中的增塑剂含有害物,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不少增塑剂在欧洲已禁用,我国已较少用于包装食品。
“4”耐热性不强:代表LDPE(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等大多是用这种材质,若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5”耐130℃高温:代表PP(聚丙烯),95%以上微波炉餐盒用这种材质制成,透明度差,有些餐盒盒体以PP制造,盒盖却以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勿微波加热:代表PS(聚苯乙烯),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
“7”代表其他类:用来制作奶瓶、太空杯的塑料等,尽量不要用来盛装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