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相关文件可以证明该产品是地方特产则可以标注,反之则不能。
依据条款—GB 7718 3.4 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过去人们为了抑制月饼中微生物的繁殖,延长保质期,往往将月饼做得水分特别少而糖分特别高,口感比较干硬。即便如此,某些口味的月饼(如蛋黄月饼)存放两三周后也会开始发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月饼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偏向于柔软香甜的月饼。于是,企业为了平衡月饼口感与保质期之间的冲突,选择了添加防腐剂。但是按照国家对食品标签的相关要求,月饼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明示。
企业所添加防腐剂的含量也必须符合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目前月饼中添加的防腐剂一般为山梨酸、脱氢乙酸、丙酸及其钠盐钙盐等,而像富马酸二甲酯这类违禁保鲜剂是严禁添加的。这些防腐剂只要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范围内使用(如脱氢乙酸添加量不能超过0.5g/kg),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
月饼的保质期到底有多长,月饼保质期又是根据什么标准制定的呢?
有关专家表示,街头售月饼的小摊点多是现做现卖,保质期一般比较短。而大企业月饼保质期由于包装等方面的保证,可有长达60天的保质期,但是保质期越长,防腐剂也就越多。根据今年6月1日实施的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厂家生产的所有食品都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所使用的添加剂成分。所以今年的月饼包装与往年相比,在配料表成分都增加了食品添加剂标注项。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GY-DS1005 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溴酸钾,磷酸盐,靛蓝,亮蓝,胭脂红,焦磷酸盐,焦磷酸二氢钠,三聚磷酸盐等多种食品添加剂。
怎样除去饲料中霉菌毒素并判断是否去除干净?
去除方法:
一、水洗法。先将发霉饲料粉碎成碎粒状,放在容器中加入3~4倍的清洁水后进行搅拌,让其浸泡,每天换1次净水搅拌2次,直到浸泡的水由茶色变为清亮无色为止。适用于籽实谷类饲料。
二、晾晒法。先将发霉饲料摊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抖动通风,清除霉菌芽胞。适用于秸秆饲料去毒。
三、石灰水浸泡法。先将发霉饲料粉碎成小碎粒,然后按0.8%~1%的比例把干石灰粉掺拌到发霉的饲料中,将这种掺入石灰粉的饲料倒入缸里,最后按1份料2份净水的比例将净水倒入缸中搅拌1分钟左右,让其静置6~8小时后,将水取出倒掉,再用净水冲洗2~3次,晒干后使用。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谷物籽实类饲料。
四、脱胚法。适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玉米胚芽部最易发霉。将玉米粉碎成小碎粒,放在容器内,加入5~6倍的净水,进行搅拌和揉搓,当胚部碎片浮出水面,将其捞出倒掉,如此反复几次即可达到去毒目的。
五、氨水去毒法。此法适用于糠麸类饲料。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小剂量高温处理法。即在发霉饲料中拌入小剂量的氨水(按每千克饲料拌入12克氨水)放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闭容器口,静置于有较高温度的室内解毒。据测试,室温20℃时,7天后去毒率可达87.5%以上,室温保持40℃以上,5天后去毒率可达90%以上。即温度越高去毒时间越短,去毒率越高。第二种是大剂量常温处理法。即在发霉饲料中拌入较大剂量的氨水(按每1千克饲料拌入24克氨水),放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严容器口,在常温中静置于室内解毒3天左右即可启封,启封后一定要让饲料中的氨气挥发24~36小时之后再用。
六、碱煮去毒法。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去毒。即按每100千克发霉饲料先加入300千克净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千克生石灰搅拌后加火煮,待煮到饲料外皮开裂时停火,让其自然冷却后再用净水冲洗到闻不到碱味时,即可使用。
判断方法:
应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相应的项目的定量检测,用准确的数据来直观体现
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残留定量分析仪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在蔬菜水果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会用到一些农药进行防除,多少会有一些农药残留,那么农药残留有什么规律可循么?
1.豆类、绿叶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农残检出率较高,瓜类、食用菌类比较让人放心。蔬菜品种不同,合格率也不同。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豇豆、刀豆)<茄果类(茄子)<绿叶蔬菜(芹菜、油麦菜)<芋薯根菜类(马铃薯)<葱蒜类(香葱)<瓜类(黄瓜、苦瓜)、食用菌类(平菇)。括号内的是农残检测超标的蔬菜。其中水生蔬菜、野生蔬菜、苗芽类蔬菜令人放心。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蔬菜产地有差异,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全国各地。仅供借鉴,不做依据。
2.超市的蔬菜不一定比农贸市场的更安全。超市的蔬菜主要来自于定点的蔬菜生产基地,讲究蔬菜外观品质,农药施用量可能高于农家小规模自产蔬菜。尽管很多蔬菜被检测出农残超标,但综合多项相关检测数据来看,全国蔬菜农残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经过正确处理,大家完全可以吃上放心菜。
3.从月份来看,6月和8月蔬菜合格率较低,3月份较高。全年蔬菜农残的超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月的蔬菜农残超标率较低,6月较高,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不排除掺杂着诸多变数,如气候的变化、夏季病虫害发生严重等。仅供借鉴,不做依据。
4.韭菜、卷心菜和豇豆属于“农残高危菜”。韭菜是一种四年都登上农残不合格榜单的蔬菜。韭菜合格率低主要与其根部易受韭蛆侵害有关。除韭菜外,卷心菜也是一种“农残高危菜”,其农药残留主要因“灌心”施药所致。豇豆也要利用大量农药防治害虫,且施药期一般距离采摘期较近,这会导致一些已成熟的豇豆还没等到农药自然分解,就被拿到市场上售卖,所以农残也较高。
针对上述的农药残留分布和发展规律,大家可以合理的挑选瓜果蔬菜,尽量避免高残留的果蔬。但是相应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一些高残留果蔬的农药残留抽检工作,杜绝和筛查农残超标农作物,让大家更放心的食用多种多样的瓜果蔬菜。
农药残留检测仪 是根据农业标准方法(NY/T 448-2001)和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3)中的酶抑制率法,严格遵循《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中的规定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可以很好的辅助应用于各级政府蔬菜检测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环保机构、蔬菜种植基地、饭店、车载及实验室等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场所等单位对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仪
“铝”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习惯因素。炸油条使用明矾是多年流传下来的“老传统”,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很难转变,以至于换了加工材料,很多师傅就不会做了;
二是口感因素。还有很多人认为用“明矾”表皮脆度可能会更好,所以明知铝超标,但是仍在使用;
三是执法因素。城市的食药监执法要比偏远地区更严格,偏远地区的面食食品安全仍有提升空间。
油条中的铝超标不是小事。医学界认为,铝是一种慢性的、蓄积性的神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损伤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老年痴呆等疾病,被称作“智力杀手”。
由于早餐店、路边摊是超范围、超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重灾区”,在监管上,应该加大检查力度,既要增加抽检数量,也要加强突击检查,将检测检控日常化常规化,同时充分利用相应的检测仪器进行快速有效地筛查,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明矾检测仪可以有效快速的检测油条中是否铝超标,有无非法添加明矾。同时能够快速检测面制品、豆类制品、小麦粉、虾味片、焙烤食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膨化食品中明矾含量。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污染农产品与食品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特曲霉(又叫“集蜂曲霉”, Aspergillus nomius)等产毒真菌侵染寄主后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在花生、玉米、大米、坚果、棉籽、乳制品等110余种农产品及食品中均有检出,其中以花生和玉米等粮油产品污染最为严重。黄曲霉毒素分子结构稳定,耐高温(熔点为237℃~299℃),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下很难被破坏。
目前,已分离出20多种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常见种类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和黄曲霉毒素M1(AFM1)、黄曲霉毒素M2(AFM2)。自然条件下,受污染的植物源性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它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可能与致癌性有关。黄曲霉毒素B1在动物体内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奶粉及乳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
黄曲霉毒素急、慢性中毒一般表现症状有精神障碍、腹部胀痛、肝区触痛、恶心呕吐、抽搐、肺水肿、出血、食欲减退、食物消化、吸收或代谢的中断,较为严重的可出现水肿昏迷,甚至死亡。黄曲霉毒素危害主要表现在损害组织器官、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免疫抑制等。
(一)损害组织器官。黄曲霉毒素以损坏人或动物肝脏为主要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胆囊水肿、肝小叶中心坏死、浆膜下和黏膜下肌层积液,严重的会造成肝脏出血直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对其他组织器官(如肾脏)造成严重的破坏。脏器病变后主要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细胞坏死和胃癌等疾病。急性中毒常导致人或动物的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也常引起脾脏和胰脏病变。慢性中毒导致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二)致癌、致畸、致突变。黄曲霉毒素具有诱发畸形、癌症以及细胞突变的作用。主要诱发肝癌,也可使其他部位发生癌瘤,如胃腺癌、皮下肉瘤、肾小管腺瘤,肺、唾液腺、肠系膜、脑、淋巴、肾上腺、乳腺、睾丸、子宫、垂体等肿瘤,以及纤维肉瘤、角质棘皮瘤等。此外,黄曲霉毒素可对胎儿分化造成影响,导致胎儿畸形。
(三)免疫抑制。黄曲霉毒素可影响免疫系统,引发免疫抑制。如黄曲霉毒素B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淋巴组织发挥作用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那么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可以从食品原料及成品着手,定量快速检测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具体含量是多少,从而判断其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避免摄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
泡盐水是否能去除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如何减少蔬菜农药残留,受农药污染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蔬菜不得上市销售,也不得食用。如何减少蔬菜农药残留?虽然近两年由于食品安全受到普遍关注,如禁止使用剧毒农药,无公害蔬菜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有的地区认识上有差距、发展也不平衡,加上农残检测的复杂性和不普遍,一些农药超标蔬菜也混入市场,一般消费者也不知道,为此提出一些简易的办法,减少采收后上市销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污染是有一定效果的。
蔬菜农药残留
减少蔬菜农药残留方法:
(一)浸泡法
买回的蔬菜先用水冲洗2-3遍,然后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 ,以清除残留表面的农药。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洗洁精浸泡10分钟,可使表面大部分农药转移到洗洁精溶液中。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2-3次。
(二)碱水浸泡
许多有机磷农药在碱性环境中容易分解。方法是在水中放一小勺小苏打再将蔬菜水果放入浸泡15分钟,捞出后用清水从洗干净即可。
(三)去皮法
一些有机磷、有机汞及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水中溶解度低,但易溶于有机溶剂或蜡质溶剂中,而瓜果类的蔬菜有蜡质容易吸收农药,因此应消去皮再食用。
(四)加热法
随着温度的升高,氨基甲酯类农药能加速分解,可用加热法去除农药,方法是先将蔬菜表面清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烫2-5分钟,捞出可清除90%以上的残留农药。
(五)酸性浸泡法
大多数农药杀虫剂如甲胺磷、乐果等遇酸就会失去毒性,可先洗净蔬菜再在水中放少量酸醋,浸泡蔬菜10分钟,捞出冲洗干净,可使农药残留减少。
(六)农药残留检测仪
GY-NC05农药残留检测仪严格遵循《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中的规定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能准确、快速检测出蔬菜、水果、粮食、茶叶以及土壤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霉菌毒素污染一直是饲料安全的一大患,饲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后,会导致猪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功能抑制和繁殖机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令猪场遭受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把饲料和原料的相应指标控制在卫生标准以内是杜绝隐患的必要措施。
一、霉菌毒素的由来
说起霉菌毒素首先想到玉米,其次还有豆粕、麸皮、小麦、鱼粉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二、霉菌的种类以及危害
霉菌从广义上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田间形成的田间霉菌;
另一种是储藏过程中形成的仓储霉菌。大多数霉菌最适宜的温度25—30℃,但是在0℃以下或者30℃以上毒力减弱,相对湿度65%以上均能够生长繁殖。
猪对各种霉菌均十分敏感,下边是影响饲料安全的六大霉菌毒素:
1、黄曲霉菌毒素
主要侵害动物肝脏,导致肝损伤。肝脏是动物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受损之后直接造成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差,打了疫苗不产生抗体。所以也有相关专家把霉菌毒素称之为免疫抑制病。肝脏也是一个造血储血的器官,受损之后,会出现贫血、黄疸,毛孔出血,被毛粗乱,消瘦。
2、玉米赤霉烯酮
主要扰乱机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典型的母猪假发情;公猪雌性化。
育肥猪出现水门肿胀、直肠脱;
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
哺乳母猪产下的小猪均匀度差、个体小、畸形胎(如“八字腿”),产奶量下降、奶水差、仔猪抗病力差(如易拉稀);
3、T2 呕吐毒素
主要侵害消化道,典型的出现呕吐现象,采食量下降甚至不食。
4、赭曲霉毒素
主要造成肾脏损伤、肾脏是机体的代谢器官、受损之后、引起机体代谢机能紊乱、诱发便秘或者腹泻。
5、烟曲霉毒素
主要侵害肺脏、造成呼吸道(如咳嗽喘气)的发生。
6、麦角新碱
主要侵害神经系统、出现神经症状(如走路摇摇晃晃)有的出现后肢瘫痪,有的出现干耳朵、干尾巴。
三、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
1、严把饲料关
避免使用明显发霉、变质、水分过大的饲料或者原料。
2、对饲料及时进行霉菌毒素的检测,对应相关的卫生标准,杜绝隐性霉变饲料和原料的流入
生产的霉菌毒素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鱿鱼因其美味Q弹的口感在我们日常饮食烧烤零食等领域都占据有一席之地,但是鱿鱼及其制品的食品安全也要引起相应的重视,曾有报道称鱿鱼含有甲醛,这是威胁我们饮食安全的一个隐患,那么鱿鱼中为什么含有甲醛?
鱿鱼中的甲醛一般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内源性甲醛,系鱿鱼本身产生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00毫克/千克;另一种是人工添加的甲醛,为的是保鲜和防腐。如果是人工添加的甲醛,一般含量会在1000毫克/千克左右,因为至少要达到几百毫克/千克,方能起到防腐、保鲜效果。在鱿鱼中人工添加甲醛属于违法行为。
至于鱿鱼自身为何会产生甲醛,那是因为水产品肉中含一种叫做"氧化三甲胺"的物质,会分解成甲醛。不仅干品鱿鱼丝,鲜品也会产生,因为它一直在分解。所以按照现有方法检测,海产品中甲醛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对食品中检出甲醛,不能直接判定为违法添加,而要根据对其生产经营过程具体情况的调查,才能作出判定。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发生甲醛急性经口中毒后可直接损伤人的口腔、咽喉、食道和胃黏膜,同时产生中毒反应,轻者头晕、咳嗽、呕吐、上腹疼痛,重者出现昏迷、休克、肺水肿、肝肾功能障碍,导致出血、肾衰竭和呼吸衰弱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引起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脏的损害,出现头昏(痛)、乏力、嗜睡、食欲减退、视力下降等中毒症状。
因此,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甲醛。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检测监控工作。食品甲醛含量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水产品、水发食品、豆制品、干果、酒类饮料、禽类、麦粉、糖、腐竹、粉丝、香菇等食品中的甲醛含量。
球阀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是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出现的,它的使用率正在逐年不断的上升中。玩儿它的飞速上升,只用了短短的40年,也因为他的一些优良特性,在工业生产中运用的很频繁,并且被人不断的改良各项性能。在中国,球阀运用的地方主要是在石油的,炼制,水利化工,电力市政造纸钢铁等等行业中,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球阀是这些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下面就重点来讲一讲球阀的优点,球阀的优点有非常的多,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工业中,这么频繁的被运用,还用在重要的位置。
首先球阀大的优点就是耐磨。他的密封圈的材料是合金钢堆焊。而一般的阀门他们的密封圈都是橡胶或者是其它金属都没有合金钢堆焊耐磨性好。大家都知道,烦们是一个开关是需要一开一合的,而在开关的同时,密封圈就会受到比较大的磨损,但是球阀的密封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的第二大优点那就是密封性能非常的好,因为,球阀的密封它不是机器研磨,而是采用的人工研磨,人工研磨更确保了他的吻合程度更加的高,密封性能非常非常的可靠。
还有就是球阀的使用寿命非常的长。因为要经常被运用在各大重要的生产一线的行业中,所以如果它的寿命不够长,经常要更换的话,会变得非常的麻烦,也会造成很多的失误。